化学工程

粗盐提纯实验有几步操作?在各步操作中玻璃棒各起什么作用?

题目

粗盐提纯实验有几步操作?在各步操作中玻璃棒各起什么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是否破坏氧化膜) 

第2题: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在完成操作Ⅰ之前,必须加入的X物质是( ) 。
(2)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 (填序号)

(3)在蒸发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4)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其实验目的是( ) 。
(5)判断加入的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
(6)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 )。




答案:
解析:
(1)水
(2)过滤 D
(3)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或蒸发皿”)
(4)除尽溶液中的镁离子
(5)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6)大于 提纯的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第3题:

逐点比较插补包含几步?各步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插补是为了机床能更准确加工出所要求的轮廓曲线。逐点比较插补包含四步,各步所起的作用分别是第一步:偏差判别,判别刀具当前位置相对于给定轮廓的偏离情况,并以此决定刀具的进给方向。第二步:坐标进给,根据偏差判别的结果,控制刀具向相应坐标轴进给一步#,使加工点向给定轮廓靠拢,减小偏差。第三步:偏差计算,刀具进给一步后计算新的加工点与给定轮廓之间的偏差,为下一步偏差判别做准备。第四步:终点判别,判断刀具是否到达被加工零件的终点,若到达终点,则结束插补,否则继续插补,如此不断循环以上四个节拍就可加工出所要求的曲线。

第4题:

校对的工作程序分哪几步?各步工作有何侧重?


正确答案: 校对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核红四个校次。初、二、三校都必须按原稿逐字逐句以及符号和标点进行校对,经过三个校次核红付印。如果排版质量差或者是报刊,需增加“毛校”。初校一般侧重文字兼顾版式;二校文字和版式不能有落校;三校文字和版式基本无错。核红样三个错以下改版时签字改正;四个错以上改版后输出校样,校对根据核红样“点校”。

第5题:

调节规律有哪些?在自动调节系统中各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调节规律有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
比例调节是依据偏差的大小来动作,它的输出与输入的大小成比例。比例系数越大,调节作用越强。
积分调节依据“偏差是否存在”来动作,它的输出与偏差对时间的积分成比例,只有当余差消除时,积分作用才停止,其作用是消除余差,积分作用的强弱用积分时间表示.积分时间越小,积分调节作用越强。
微分调节依据“偏差变化速度”来动作。它的输出与输人变化的速度成正比,其效果是阻止被调参数的一切变化,有超前调节作用,对滞后比较大的对象有较好的调节效果。微分作用的效果用微分时间表示,微分时间越长,微分调节作用越强。

第6题:

下面是某教师“粗盐提取”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1:用托盘天平称取5.09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教师提问1:玻璃棒起什么作用?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学生讨论1: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2:过滤食盐水(图2),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再过滤一次。
教师提问2: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学生讨论2: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3: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图3)
教师提问3:加热过程为什么用玻璃不断搅拌滤液?
学生讨论3:得出结论。

下面是某教师“粗盐提取”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1:用托盘天平称取5.09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教师提问1:玻璃棒起什么作用?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学生讨论1: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2:过滤食盐水(图2),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再过滤一次。
教师提问2: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学生讨论2: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3: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图3)
教师提问3:加热过程为什么用玻璃不断搅拌滤液?
学生讨论3:得出结论。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实施能力——粗盐的提取
(1)此实验的一些操作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对学过的实验技能进行巩固加深,贯通前后相关知识,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实验之后,教师紧跟着提出与实验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探究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动机。(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能够独立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实验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得出结论,从而达成了“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的教学目标。
(3)①过滤要注意: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倾倒时盛过滤液的烧杯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滤纸边缘要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②可能的原因有: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③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是防止液滴因受热不均而飞溅。
(4)下列结论不正确,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的物质,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的杂质。

第7题:

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的实验,下列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成纯净物
  •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正确答案:C

第8题:

(3)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第9题:

在蒸发装置中,有哪些辅助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在蒸发装置中,辅助设备主要有除沫器、冷凝器和真空装置等。
除沫器用于在分离室中除去二次蒸气夹带出的液沫或液滴,防止液体产品的损失或冷凝液被污染;冷凝器的作用是二次蒸气冷凝成水后排除;真空装置则是在减压操作时,将冷凝液中的不凝性气体抽出,从而维持蒸发操作所需要的真空度。

第10题:

在入口操作室操作时,起车前不必对各岗位确认安全后方可起车。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