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

简述P/O比与ATP的形成部位

题目

简述P/O比与ATP的形成部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P.O比:一对电子经过呼吸链传至氧时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一对电子经NADH传递时的P/O比为3。
电子从NADH到氧的过程中,ATP是在三个不连续的部位生成的,且形成ATP的三个部位与三个电子传递的酶复合体相吻合。
(1)部位1(NADH脱氢酶复合物):NADH与辅酶Q之间。
(2)部位2(细胞色素c还原酶):辅酶Q与细胞色素c之间
(3)部位3(细胞色素c氧化酶):细胞色素a与氧之间。
由于琥珀酸脱氢酶、脂酰辅酶A脱氢酶把脱下的氢经FADH2直接传递给部位2,而不经部位1,因此P/O比为2而不是3。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P/O比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消耗1原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的原子数
B.每消耗1原子氧所消耗的ADP的分子数
C.每消耗1克氧所生成的ATP克数
D.测定某底物的P/O比值,可推断其偶联部位

答案:C
解析:

第2题:

有关P/O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 B、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ATP的摩尔数
  • C、是指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 D、P/O比值不能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ATP的数目
  • E、P/O比值反映物质氧化时所产生的NAD数目

正确答案:C

第3题:

简述健康档案中的S-O-A-P。


参考答案:是全科医疗中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纪录方式。S:代表病人主观资料,O:代表病人客观资料,A:代表对健康问题的评估,P:代表对健康问题的处理计划。

第4题:

试计算下列过程中的P/O比值的理论值 P/O:传递一对电子所产生的ATP的数目。琥珀酸→草酰乙酸


正确答案:在TCA循环中,从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的过程中,共产生1个FADH2和1个NADH+H+,共产生5个ATP,即P/O=2.5。

第5题:

什么是P/O比?


正确答案:氧化磷酸化中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时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或产生ATP分子数的比值。

第6题:

当ΔO>P时,过渡金属离子能形成()自旋八面体配合物;当ΔO<P时,则形成()自旋八面体配合物;前者的CFSE与P()关。


正确答案:低;高;有

第7题:

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 B、叶绿体色素参与ATP的分解
  •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正确答案:B

第8题:

有关P/O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B、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ATP的摩尔数

C、是指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D、P/O比值不能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ATP的数目

E、P/O比值反映物质氧化时所产生的NAD+数目


参考答案:C

第9题:

P/O比、每对电子转运质子数之比(H+/2e)、形成一分子ATP所需质子数的比例、将ATP转运到细胞溶胶所需质子数之比(~ P/H+),它们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正确答案:这些比值之间是有关联的,但并不绝对。虽然电子转移伴随着ATP的合成,但不能仅以P/O比值作为ATP生成数的依据,而应考虑一对电子从NADH或FADH2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多少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出,以及有多少质子必须通过ATP合酶返回基质以用于ATP的合成,这样才能从本质上确定ATP的生成数量。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ATP、ADP和无机磷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转运是由ATP-ADP载体和磷酸转位酶催化的。已知每合成1个ATP需要3个质子通过ATP合酶。与此同时,把一个ATP分子从线粒体基质转运到胞液需要消耗1个质子,所以每形成1个分子的ATP就需要4个质子的流动。因此,如果一对电子通过NADH电子传递链可泵出10个质子,则可形成2.5 个分子ATP;如果一对电子通过FADH2电子传递链有6个质子泵出,则可形成1.5个ATP分子。

第10题:

P/O比(P/O ratio)


正确答案: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时形成的ATP的摩尔数。
电子从NADH传递给O2时,P/O比为3,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比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