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A、0B、1C、2D、3

题目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

  • A、0
  • B、1
  • C、2
  • D、3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使食盐从常温下的食盐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最好方法是( )。

A.冷却

B.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先冷却再加热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前出示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PPT图片,并提问学生有什么区别,进而得到形状不同,再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用盐晶体是怎么从海水中分离提炼出来的吗?激发学生兴趣,顺势导入新课——《物质的分离》。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食盐晶体的析出
(1)活动前
播放关于晒盐的视频,晒盐的原理是什么呢?
(2)活动中
观察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得出结果。(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3)活动后
总结: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活动二:简单观察硫酸铜晶体
(1)活动前
除了蒸发能析出晶体,还有没有别的方式能析出晶体?它的原理又是什么?两者有什么联系?
(2)活动中
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1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仔细观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有没有晶体出现。(学生做实验,并结合教材思考原理得出结论)
(3)活动后
总结: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得到晶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人们从水溶液中提取物质时,通常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的,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环节三:巩固提高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硝酸钾溶液采用哪种析出晶体方式析出硝酸钾?(冷却热饱和溶液)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作业:把身边的物质如白砂糖或者食盐等配成溶液,找到适合它们的析出晶体方式,并用小实验证明你的猜想,下堂课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第3题: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饱和溶液蒸发水分,有溶质结晶析出,剩下的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在20℃时,向100克饱和食盐水(食盐的质量分数是26.5%)中加入5克食盐,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 A、24.5%
  • B、26.5%
  • C、28.5%
  • D、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第5题:

5%浓度的食盐溶液50克,倒入50克10%的食盐溶液中,混合后的食盐液浓度是()

A5%

B15%

C7.5%

D10%


C

第6题:

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0.8A克水
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
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
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答案:B,D
解析:
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对于A选项:加入0.8A克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A+0.8A)=11.1%。
对于B选项: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2A=10%。对于C选项: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溶液的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对于D选项: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2A×5%)/(A+2A)=10%。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

第7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结晶》

3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关的操作。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试讲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注:图片节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1页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海水晒盐场。
【提出问题】海水晒盐的原理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明。
【学生回答】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在晒盐的过程中,水分蒸发但是氯化钠不会蒸发,最后水分蒸发完了之后就会得到氯化钠,实现海水晒盐的目的。
【提出问题】从水溶液中获取固体的方式还有哪些?如何在实验室中实现蒸发溶剂得到固体的目的?
一起学习“蒸发与结晶”。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结晶的方式
【提出问题】进行以下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从溶液中获取溶质的晶体有哪些方式?
【教师实验】
实验1:取10 mL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至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实验2:在一个盛有30 m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
实验1: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说明通过加热蒸发溶剂的方式可以从溶液中获取晶体;
实验2:放入水中降温的烧杯中有晶体析出,说明通过给饱和溶液降温也可以从溶液中获取晶体。
【教师总结】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可以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人们通常把从洛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提出问题】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结晶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蒸发溶剂结晶,降温结晶。
【教师总结】将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掉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比如氯化钠的水溶液。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比如硝酸钾等,还可以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也就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两种方式:蒸发结晶与冷却结晶。
2.蒸发结晶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要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得到晶体,正确的操作是怎样的?结合刚才教师的操作进行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②加热时,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④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小心地放在石棉网上。
【教师引导】参照实验操作要领完成食盐水的蒸发结晶操作。
(学生实验,教师引导。)
环节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说明其中所蕴含的分别是通过何种方式结晶?
【解析】“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因此“夏天晒盐”蕴含的是蒸发结晶,“冬天捞碱”蕴含的是降温结晶。
根据溶解度受影响的大小,选择结晶的操作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课下思考——混有少量氯化钠晶体的硝酸钾,如何应用本节课的知识提纯硝酸钾?


答案:
解析:

第8题:

假如把80℃的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仍旧是饱和溶液

C、一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D、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D

第9题:

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20℃时把20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 A、70g
  • B、69g
  • C、68g
  • D、67g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析碘过程碘从溶液中析出可分为()

  • A、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 B、晶核的生成
  • C、晶体的成长
  • D、加入晶种

正确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