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简述战国城市特点。

题目

简述战国城市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战国瓦当的构成特点及纹样图案


正确答案:战国瓦当纹饰极为丰富,图案的构成形式,通常都是在半圆形中,采取左右对称的骨法。以图案题材来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饕餮纹半瓦当、云山纹半瓦当、双兽(双鸟)纹半瓦当、树下双兽纹半瓦当。

第2题:

简述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并说明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正确答案: 战国文字按照传统的分类法大致可分为八类:
(1)钢器文字,其中包括礼器铭文、乐器铭文、量器铭文,符节铭文、兵器铭文,车马器铭文等。
(2)石器文字,其中主要包括石刻铭文、盟书等。
(3)货币货币文字,其中包括布币,刀币、钱币、贝币、金币等。
(4)玺印文字,其中主要包括:官玺、姓名私玺、成语玺、单字玺、封泥等。
(5)陶器文字
(6)简牍文字
(7)漆器文字
(8)缣帛文字
总之,战国文字的书写特质品类繁多,传统的分类方法是为了便于说明战国文字材料来源的广泛,但并不是最理想的分类方法。

第3题:

简述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则?


参考答案: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①政府对城市定位。
②农村人口转移政策:户籍,就业,粮油政策等。
③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
④城市化速度受政府控制。
(2)中国城市化把城乡矛盾限定在可控范围内
(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人口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双向运动。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主要因素。
原则:(1)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2)以市场调节为主,发挥政府引导和调节作用(3)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4)以人为本
(5)城市发展模式多样化(东部、中部、西部)
(6)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经济规模设定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特色;不人为构市注重成本效益)

第4题:

简述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物质文化的分区及特点


正确答案: 1、三晋两周地区,即黄河中游地区。最早出现金属货币,主要使用布币。随葬品用鼎、豆、壶为主的成组器物。葬式采用微曲的屈肢葬。
2、燕国地区,指华北北部至长城南北。钱币为刀币、布币并行。随葬品以鼎(鬲)、豆、壶为主。采用微曲的屈肢葬。使用饕餮纹和山字纹半瓦当。
3、齐国地区,指胶东半岛至山东西部地区。钱币用刀币。随葬以鼎、豆、壶、舟为主。葬式多数为仰身直肢葬,个别为曲肢葬。使用树木纹半瓦当。
4、秦国地区,指泾水、渭水流域。使用圜钱。随葬品以鬲(釜)、盒、壶(罐、瓮)为主,葬式采用蜷曲特甚的屈肢葬。使用鸟兽纹、葵纹等圆瓦当。后期有规模较大的宫殿建筑。
5、楚国地区,指长江中游,重点是江汉平原至洞庭湖平原。铁兵器使用较多。漆器工艺突出,还有薄釉硬陶工艺。使用郢爰钱和蚁鼻钱(鬼脸钱),随葬器物以鼎、敦、壶为主,采用仰身直肢葬。

第5题:

简述城市用地的特点。


正确答案: 城市用地的特点:
①城市土地的基本自然属性是承载城市物质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
②位置的极端重要性;
③开发经营的集约性;
④城市用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
⑤城市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⑥城市用地经济收益的不均衡性。

第6题:

简述战国时期铜镜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薄胎。它的胎体很薄,不如汉唐铜镜厚重。
(2)卷边。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高。
(3)双层纹。战国铜镜的装饰花纹多作两层,即有主花,并衬托地纹。

第7题:

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
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
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

第8题:

简述城市生物特点


正确答案: 1)以人类为主体其他生物含量比例较小,但随着人们对园林绿化植物在城市中的作用认识不断的提高,园林植物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
2)物种多样性低,外来植物比例过大。
3)局部地区生物种类过分单一,结构简单。
4)城市生物种类大多是人工驯化的生物,自然成份比例少。
5)城市有许多伴人生物。

第9题:

简述内蒙古战国秦汉的墓葬的特点


正确答案: 汉代墓葬的特点:总趋势是从竖穴墓向洞室墓发展。西汉用大的空心砖砌墓室,东汉则用小砖砌墓室。在内蒙古发现的汉墓主要有土坑墓、木椁墓和砖室墓。

第10题:

简述城市气候的特点。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如何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正确答案:城市热岛形成原因:
①城市人工热源的作用;
②城市不透水的人为建筑覆盖度大,植物少。消耗于蒸发散的热量减少;
③市区风速减弱,减少热量的水平输送;
④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⑤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常大于郊区,夜间冷却降温比郊区缓慢
降低:
(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因为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3)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
(4)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或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
防止热岛效应的方法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 “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