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的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表示。

题目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的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表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表示地震的大小有两种方法,即用震级和烈度的方式表示。对于震级表示来说,该方法用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用地震矩M0表示,即M0=μAD。(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地震震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B.震级每差一级,地震波的强度将差32倍
C.震级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
D.震级为5~7级的地震属破坏性地震

答案:C
解析:
地震震级是指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地震震级分为力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而破坡程度还与震级以下的其他因素有关,有时震级不大破坏也很严重。

第3题:

()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A、岩塌

B、地脉动

C、地震

D、断层


答案:C

第4题:

地震烈度反映的是( )

A.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B.地震的剧烈程度
C.地震释放的能量强度
D.地震的活跃程度

答案:A
解析:
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个指标。一是地震震级,是反映地震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释放能量越多,震级越高,强度越大。二是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指标,烈度越高,破坏力越大。地震烈度与地质条件、距震源的距离、震源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同一次地震,主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差异。

第5题:

2012年9月8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关于地震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B.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大
C.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中洋脊地震带
D.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答案:B
解析: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越小,反之亦然。故本题答案选B。

第6题:

地震烈度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造地震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破裂、错动造成的地震
B.震中是指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C.地震波是指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错动时以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向外传播的能量
D.地震大体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几大类

答案:B
解析:
地震大体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几大类。构造地震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破裂、错动造成的地震。A、D项正确。震中是指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震源是指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B项错误。地震波是指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错动时,以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向外传播的一部分能量。C项正确。选B。

第8题:

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地震波。()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下列关于地震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慢,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引起动面水平晃动
B.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
C.一般情总值下,地震时震中附近震动最大,破坏性也最严重
D.震级是地震强度大小的度量,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每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答案:A
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的方向相垂直的是横波,与传播方向相一致的为纵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每秒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第10题:

表示地震的大小有两种方法,即用震级和烈度的方式表示。对于震级表示来说,该方法用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用地震矩M0表示,即M0=μAD。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