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环黄海经济圈中,中国与日韩的经济互补性很强,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各自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题目

环黄海经济圈中,中国与日韩的经济互补性很强,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各自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产学研三方从各自的组织特性与目标来看,存在着很强的创新互补性。其中,研究机构主要以()为主,注重知识的技术化。

  • A、发现知识、培养人才
  • B、应用研究
  • C、基础研究
  • D、开发研究

正确答案:B

第2题:

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


正确答案: 根据外部性的影响,可将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正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
正外部性经济学分析:当存在正的外部性时,MSB(边际社会收益)>MPB(边际私人收益),二者之差为MEB(边际环境收益)。MSB与MC(边际成本)决定社会需求的生产量Q,MPB与MC决定私人生产量Q1,Q1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的经济损失。
负的外部性经济学分析: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MSC(边际社会成本)>MPC(边际私人成本),二者之差为MEC(边际环境成本)。MSC与MB(边际收益)决定社会需求的生产量Q,MPC与MB决定私人生产量Q1,Q1>Q,若使Q1减小到Q,则必须提高MPC,所以若负的外部性得不到有效纠正,同样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

第3题:

下列航行图地理位置说明中,正确的是()。

A:中国、辽东半岛、黄海
B:黄海、辽东半岛、中国
C:中国、黄海、辽东半岛
D:辽东半岛、黄海、中国

答案:C
解析:
按《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12320-1998)7.4.2条款规定,总图不配置地理位置说明。航行图应配置地理位置说明,其文字要简练、明确,由一至三组注记组成:①航行图的地理位置说明一般取海名及著名的岛、群岛、半岛、湾等名称,名称前加注所属国国名,如“中国黄海辽东半岛”。②港湾图一般取海、湾、半岛、群岛、岛屿、江河等名称作地理位置说明,名称前应加注所属国国名,如“中国东海舟山群岛”。故选C。

第4题: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正确答案: ①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②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N2O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也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③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第5题:

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的角度,分析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的原因。


正确答案: ①欧洲部分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源分布较少,而亚洲部分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②俄罗斯的东进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缩小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发展。

第6题:

大运河穿越了中国两个最有活力的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和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渤海海湾经济圈),在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今天中国的三大经济圈是指()

  • A、长三角经济圈
  • B、珠三角经济圈
  • C、京津唐经济圈
  • D、成渝经济圈
  • E、沈大经济圈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2014 年) 下列航行图地理位置说明中, 正确的是() 。

A. 中国、 辽东半岛、 黄海
B. 黄海、 辽东半岛、 中国
C. 中国、 黄海、 辽东半岛
D. 辽东半岛、 黄海、 中国

答案:C
解析:
本节 1.4 中的内容, 航行图的地理位置说明一般取海名及著名岛、 群岛、 半岛、 湾等名称, 前面加所属国国名, 如“中国 黄海 辽东半岛” 。

第9题:

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初创阶段(1979-1985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对旅游理论的需求愈加迫切,旅游地理学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动力,除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旅游事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因素外,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阶段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探讨其分布、形成的规律,对旅游区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定性研究。
(2)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
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广大学者的不懈努力,旅游地理学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指导功能而受到旅游界认可,地理界承担的小区域旅游开发规划数量急增,完成了一大批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迎来了旅游地理研究的丰收期。虽然在大量个案经验的基础上,广大学者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理论和模式也已有了初步总结,广泛地探讨了旅游资源评价、客源市场分析和预测、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和规划及区域旅游开发等方面内容。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研究涉及面还比较窄,成果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研究方面,其他的研究内容还相当薄弱。
(3)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不断摸索和反思,在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入历史以来最活跃的时期,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从事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全国主要地理研究机构都相继在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面作了研究尝试。

第10题:

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①区位优越优势。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②地缘政治作用明显,新疆与中亚、南亚和欧洲国家接壤,文化相通、宗教相似。③资源丰富,区内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较发达,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④国家政策优惠.另外援疆对口帮扶,东西部合作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