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简述非地带性土壤的特征。

题目

简述非地带性土壤的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正确答案:A

第2题:

土壤与大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 A、地带性分布
  • B、非地带性分布
  • C、隐地带性分布
  • D、地域性分布

正确答案:A

第3题:

受局部条件影响发育而成的土壤是( )

A.地带性土壤

B.隐地带性土壤

C.非地带性土壤

D.泛域土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特征。


正确答案: ①枯枝落叶层(覆盖层):以A0或O表示。由地面上枯枝落叶堆积而成。
②腐殖质-淋溶层(A层):成土作用最活跃;明显的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团粒状结构和富含养分;产生淋溶过程,易溶性物质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及粘粒等发生化学的和机械的迁移;下段留下难移动的抗风化最强的矿物颗粒,;颜色浅淡(常为灰白色)、颗粒较粗、养分贫乏。
③淀积层(B层):淀积着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质地偏粘、土体较紧实,具块状或棱柱状等结构,出现新生体。
④母质层(C层)。由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所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成土作用甚微。
⑤母质层之下则为未风化的基岩(用D或R表示)。

第5题:

简述土壤镉污染对稻米镉残留量的影响特征。


正确答案:据可靠实验证明,土壤中可溶性镉浓度在30mg/kg以上时,水稻开始减产。土壤中总镉含量达到125mg/kg时,才使水稻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在水稻灌浆膨大期,根系吸收的镉可直接向谷物中输送,这是谷物富集镉的关键时期。水稻从土壤中吸收镉主要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吸收的镉占整个生育期总吸镉的90%以上。但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对米粒中镉的贡献仅为30%左右,而在抽穗扬花的生殖生长期,水稻吸收镉虽然只占整个生育期的不足10%,但对米粒中镉的贡献率可达70%左右。

第6题:

简述土壤之特征(4大特征,本质特征)


正确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固、液、气三相;
②具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由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③具有独特的三维空间形体特征——土壤剖面;
④具有肥力——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本质特征)

第7题:

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土壤分布规律称为()。    

  • A、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 B、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 C、土壤的非地带性分布
  • D、土壤的经度地带性

正确答案:A

第8题:

非地带性土壤可分为冲积土、石质土和粗骨土、风沙土和________。


正确答案:
火山灰土

第9题:

简述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正确答案: 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包括:①形成机制的统一性;②发生作用的统一性;③相互关系的叠加性。
(1)形成机制的统一性。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是地球内动力和外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自然领域,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到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内动力的作用逐步增加,外动力的作用逐步减少。纬度地带性受外动力太阳辐射能的地域差异制约。经度地带性是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运动的产物。垂直地带性的基础是大地构造运动和大气运动。没有造山运动不可能产生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现象受制于内动力。地球外动力和内动力的统一决定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的统一。
(2)发生作用的统一性。每一个地点都有纬度、经度和高度,都有特定的地质基础,都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影响。春城昆明位于北纬25º,东经102º,海拔1900米。北纬25º,东经102º,海拔1900米三个条件相加形成四季如春的昆明气候,缺一个条件都会变样。如果纬度向南或者向北偏10º经度向东或者向西偏10º,高程升高或者降低1000米,都不可能有这样好的环境。研究北京,不能离开北纬40º,东经116º,高程50米三个条件。
美国地理学家霍普司金在研究北美洲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后指出,在北美地区,当其它因素相同时,纬度北移1º,经度东移5º9′,高程升高120米,植物发育日期,春末夏初推迟4天,晚夏初秋提前4天。后人称这一地带性的相互联系为霍普司金定律。
广阔的平原、大洋表层和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性影响明显。陆体大的地区,经度地带性作用较大,在同一纬度线上,大陆东海岸和西海岸自然环境反差强烈。欧亚非陆体北纬30º东海岸是季风气候的太湖水乡,西海岸是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北纬50º东海岸是寒冷的苏联远东,最低月气温降到负20℃。西海岸是来因河流域,冬季鲜花盛开,河流海港不冻。高山地区,垂直地带性占主导地位。大陆板块接触地带,非地带性现象增强。我国既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又有强烈的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现象也很突出。因此,我国的地域差异错综复杂,有世界罕见的地理景观,是地理学研究的宝地。
(3)相互关系的叠加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有互相叠加关系。纬度地带性是基础。经度地带性是第一次叠加。垂直地带性是第二次叠加。位于热带的高山,可以观察到从热带到寒带的温度变化。因为热带地区的垂直地带叠加在热带的纬度地带上。
大多数地理要素的分布,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统一作用的结果。研究地域分异,必须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统一入手。在我国人口地理领域,有一条著名的爱珲——腾冲线。这条线的走向自东北斜向西南。线的东南占全国面积40%,占全国人口95%。爱珲——腾冲线的走向特征说明纬度地带与经度地带对我国人口分布有同等重要的影响,说明我国人口分布既受纬度地带的影响,又受经度地带的影响。两者的合力产生东北斜向西南的人口分布线。爱珲——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一个特征。进一步分析,垂直地带有重大影响。
从我国陆地水文资源的分布中,可以看到地带性的叠加影响。我国地表径流的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平原少,反映纬度地带、经度地带和垂直地带的作用。

第10题:

简述用紫色土的发育阶段观点说明非地带性土壤和地带性土壤间的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一对矛盾贯穿在紫色土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作用=母岩作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如果随着地带性植被的进一步发展,生物作用加强,有机质积累增多,土层变厚,层次分化开始明显,紫色土所处的地带性成土作用开始占主导地位。
紫色土→黄埌(红埌)(两种土埌的转化)
但注意:这种演变趋势是可逆的,关键取决于人与自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