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民俗的特征是什么?

题目

民俗的特征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安徽民俗文化有几大区域,各自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综观安徽全境,以自然区域相辨别,大致可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民俗区。
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华夏古文化特色非常突出。这里不仅是道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而且人民历来就有习武的传统习俗,喜欢拳术、刀枪、棍棒、举砘子石锁等武技与武术项目。这种崇武风气长期沿袭下来。皖北地区以旱地作物为主,地处平原,交通方便,村落间距较大,饮食文化主要以面食为主,辅之杂粮,酿酒历史悠久。
淮河以南的江淮丘陵地区和长江沿岸地区属于华中民俗文化地区,海拔较低,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可种植双季及多种经济作物,传统农业生产十分发达。因而人口多,密度大。民俗文化受田“水”的影响非常突出。水田作物,丰富而发达的渔业生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同时,此区内江河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水上交通与渔业生产十分发达,与此相关的风俗也很多。
皖南山区是安徽开发较迟的一个地区,但在明清之际却形成了十分发达、闻名世界的徽商文化。因此,徽州地区的民风民俗极有特色。如徽州民居风格、徽州饮食、风水观念、宗教信仰与节日习俗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2题:

试述民俗的内部特征。


正确答案: 民俗的内部特征有三,即民族的区别、阶级的差异、全人类的共通性。
⑴民族的区别民族的区别是民俗的重要属性之一。所谓民族的区别,既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而言,又是指不同民族生活中有不同的民俗事象在世代传承。
⑵阶级、阶层的差异民俗事象中所显示的阶级的差异是民俗的重要社会属性之一。在各个阶级共有的民俗惯制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差别,这种阶级差别除了经济地位与手段的不同,民俗形式的繁简程度不同之外,还有剥削阶级利用民俗压迫被剥削阶级者的对立性质。
⑶全人类的共通性全人类的共通性,这是民俗具备的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属性。各个民族的民俗,在形成过程中,都有许多相似相近的因素,也都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它们往往具有人类共通的深刻内容。如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火的崇拜,从来就具有全人类的广泛性。同时,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由民族化逐渐被转化为国际化的民俗,成为人类共同的民俗事象。如火葬习俗,逐渐以其科学性取代土葬、水葬、天葬等旧俗。

第3题:

民俗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经济民俗,包括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和交易等。
2.社会民俗,包括家族和亲族、乡里及都市社会、人生礼仪及岁时节日等。
3.精神民俗,包括信仰、迷信、巫术、宗教、禁忌、道德和礼仪等。
4.游艺民俗,包括民间旅行、民间宗教、民间文学、民间文化娱乐、民间传统竞技和民间杂艺等。

第4题:

岁时民俗具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时间性。岁时民俗,顾名思义,和一年中时序的变换有关。中国各民族无论采取何种历法,一年中的岁时活动都可以按年、月、日的顺序排列出来。有关的民俗活动都严格按这一时序进行。在民俗调查和研究中,可将某一地区和民族一年中的岁时习俗按时间顺序加以排列。不同的民族虽然岁时习俗不同,但是时间性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第二,地域性和民族性。岁时习俗还受到地域和民族因素的影响。即在同一岁时之中,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常产生很大的差异。岁时习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随处都可以体现出来的,民俗学研究中值得充分注意。
第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岁时习俗的民俗传承形式多样。大部分随季节变换默默进行,成为没有组织,但又约定俗成的活动,如各种农事活动。也有的岁时民俗,以节日等特殊形式表现出来,但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区域的宽窄、活动方式的集中与分散,都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别。

第5题:

民间组织具有哪些民俗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无论何种形式的民间组织,大都是参加者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需要自由结合的。这种自然结社的方式,决定民间组织具有自发性的性质。比如生产中的劳动互助组织,有些是以亲缘、血缘或地缘关系结合而成,有的则是农忙季节发起组织的变工活动。
第二,民间组织除了有自发性以外,还具有临时性的特征。大多数民间组织一般不立常设机构,负责人由公众推举,业余充任。比如许多民族地区的及时贸易,大都有传统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平时并不需要组织出面干涉。易聚易散也是民间组织民俗的一大特征。
第三,民间组织大都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民族之中,空间活动的范围始终是有限的,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民间组织受地缘关系影响极深,它不可能向更广大的地域发展成员。有时向外扩展,也只是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如同乡会、同学会。
第四,民间组织中的职业集团,在民俗特征上表现出与一般民间组织的显著不同。职业集团的专业性质、技术性质决定了这种组织集团内部民俗的特点。首先,职业集团内部,强调师承关系,有的还建立了师承关系的系谱。其次,民间职业集团有自己独特的崇拜和信仰,奉祀祖师、神灵是普遍的民俗。

第6题:

民俗的外部特征?


正确答案: 民俗事象在人类生活中,除去由它的内部显示出上述特征外,还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及其活动过程中显示出一些十分明显的外部特征。在时间上,民俗的特征是以历史时代的特色标志的,所以通常又叫做历史性特征;在空间上,民俗的特征是以地区特色标志的,所以通常又叫做地方性特征;民俗在其活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运动规律,又具有明显的世代传承及不断变化的特点,所以通常又把这些称做传承性和变异性特征。至于各种民俗事象的传播特点及复合多重特点也都是以上这些特点派生出来的。

第7题:

以民俗信仰为例,论述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民俗信仰的所有活动,都是从民众的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的,具有相应的功利目的。
2.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这一点,特别由民间信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他们的传承活动体现出来。
3.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凡为我所用者,都被加以供奉,形成巫、道、佛互相包容的宗教信仰。
4.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可以说民间信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一点也是其他任何宗教所不能比拟的。
5.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们的鬼神观念日趋淡薄,信仰方式不断简化。为了迎合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民俗信仰也不断改变自己,即迷信成分越来越少,神秘色彩淡化,健康成分不断渗入,且经常增加新的内容。

第8题:

饮食民俗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1)集体性和社会性。
(2)地域性和民族性。
(3)传承性和播布性。
(4)稳定性和变异性。

第9题:

简述民俗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表面特征:
1、不成文(法)的规矩,非官方。
2、程式化的规矩。
3、民众群体的规矩。。
深层特征:
1、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
2、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第10题:

论述以农业民俗的基本内容为例论述物质生产民俗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地域性:人们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以农业民俗中农业生产过程习俗为例,北方产麦区使用犁犁地时,一般采用牛、驴或人力牵引,基本采用“搅着犁”和“伏着犁”相间各种犁法。而在南方水稻产区,犁田以前一般要先灌水,犁后耙两遍。
2.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以农业民俗中卜农事丰歉,祈福习俗为例,各地普遍流行的正月十九(或)二十五盼丰收的“添仓节”。
3.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它具有直接的功能作用。例如农业民俗中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
4.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科学意义。如农业民俗中农业禁忌习俗,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实践规律的经验性认识的一种总结。例如,二月一日忌鸟雀;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以避虫蛇;立秋农家禁止家人在田间行走,否则秋收减产等都反映了当地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认识状况及某些可供借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