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论述陆源碎屑湖泊的亚相类型及其主要沉积特征。

题目

论述陆源碎屑湖泊的亚相类型及其主要沉积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沉积物特点和水体深度来划分,碎屑湖泊相可分为()五个亚相。


正确答案:湖成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和深湖

第2题:

碎屑湖泊沉积相的组合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碎屑湖泊沉积相的组合特征:
①在平面上总是与河流相共生,并为河流相沉积所包围;
②在湖盆内部,由湖岸至中心呈现由滨湖至深湖亚相的依次递变;
③在垂向上往往以较深湖或探湖的细粒沉积物开始,向上变为较粗的滨湖沉积和河流沉积,成为反旋回的垂向序列。

第3题:

湖泊碳酸盐沉积与海洋碳酸盐沉积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湖泊碳酸盐沉积总是与盐湖和陆源碎屑沉积共生。()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一个理想的陆源碎屑湖泊的沉积模式具有沉积物绕湖盆呈()的特点。


正确答案:环带状分布

第5题:

试述陆源碎屑湖泊的一般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正确答案: 碎屑湖泊相包括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湾等亚相类型。滨湖亚相位于洪水期岸线与枯水期岸线之间,属周期性暴露环境;岩性以砂、泥和泥炭为主,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成熟度高,分选、磨圆较好;沉积构造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水流交错层理和波痕,常见泥裂、雨痕、脊椎动物的足迹等暴露构造,可见植物碎屑、鱼的骨片、介壳碎屑、生物潜穴等化石。浅湖亚相位于枯水期最低水位线至正常浪基面深度之间的地带,属浅水—氧化环境;岩性由浅灰、灰绿色泥岩与砂岩组成,常见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沉积构造主要有平行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和中—小型交错层等,常见浪成波痕、虫孔、水下收缩
缝等沉积构造;炭化植物屑,藻类、水草、腹足、双壳、鱼类、昆虫、节肢等化石常见。半深湖亚相位于正常波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以上的湖底范围,属于缺氧的弱还原—还原环境;岩石类型以粘土岩为主,有机质丰富;水平层理发育;浮游生物化石丰富,可见菱铁矿和黄铁矿等自生矿物。深湖亚相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为缺氧的还原环境;岩性以质纯的泥岩、页岩为主,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常见黄铁矿;层理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常见介形虫游生物化石。湖湾亚相沉积物以细粒的泥页岩为主,可见油页岩、白云岩甚至膏盐,颜色混杂;水平层理和季节性韵律层理发育,泥裂、雨痕,虫孔普遍;植物化石及碎屑
发育,可见土星介、轮藻等化石。
综上所述,碎屑湖泊的一般特征可归纳如下:
1)岩性:主要为粘土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少见,可见少量灰岩、泥灰岩、硅藻土等。
2)成分:主要为长石质/岩屑质石英砂岩,半深湖/深湖泥岩富含有机质。
3)结构:粒度较河流相砂岩细,成熟度高,分选、磨圆较好
4)构造:发育各种层理、浪成和流水波痕、暴露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
5)生物化石:主要有藻类、双壳、鱼类、叶肢介、轮藻等生物化石,陆生植物根、茎、叶、孢子花粉等生物化石,以及各种生物遗迹化石等
6)垂向层序:湖泊扩张期形成下粗上细的反旋回;湖泊收缩期形成下细上粗的反旋回
7)横向上:由湖泊边缘向中心总体上粒度变细。
8)平面上:相带、岩性、沉积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
碎屑湖泊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油气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暗色粘土岩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层,也可以作为盖层。碎屑湖泊沉积中发育各种类型的砂体,如滨浅湖滩坝砂体、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深水浊积岩砂体等往往成为油气有利的储集相带。

第6题:

湖泊碳酸盐沉积与海洋碳酸盐沉积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湖泊碳酸盐沉积总是与盐湖和陆源碎屑沉积()。


正确答案:共生

第7题:

碎屑湖泊相沉积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碎屑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点是:
(1)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粉砂岩和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仅分布于滨湖地区。砂岩的矿物成熟度介于海相与河流相之间,石英含量可以达到70%以上,粒度概率曲线与海相成因近似,粘土岩分布广泛,且由湖岸向湖心增多。
(2)沉积构造:层理类型较多,但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湖泊沉积中较发育的波痕,泥裂、雨痕、搅混等构造也常见到。
(3)生物化石:生物化石丰富是碎屑湖泊沉积的重要特征。常见的生物化石种类有介形虫、瓣鳃类、腹足类,藻类也是湖泊中较发育的生物,其中轮藻为淡水环境所特有。
(4)沉积岩的分布及厚度:理想碎屑湖泊沉积围绕湖盆呈环带分布,有湖盆边缘向中心依次为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湖泊沉积的厚度变化极大,可以有数十米变化至数千米。

第8题:

碎屑湖泊沉积相组合的特征是什么?简述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


正确答案: (1)碎屑湖泊沉积相组合特征:碎屑湖泊相在平面上总是与河流相共生,并为河流相所包围。在湖盆内部,由湖岸至中心呈现由滨湖至深湖亚相的依次递变。垂向上往往是以半深湖或深湖的细粒沉积物开始,向上变为较粗的滨湖沉积和河流沉积,成为反旋回的垂向序列。
(2)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深湖和半深湖亚相地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暗色泥岩可在为良好的生油岩系。浅湖亚相和湖泊三角洲亚相地处氧化至弱氧化环境,生油条件欠佳,但储集层发育,且距油源区近,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滨湖亚相的相带窄,厚度小,分布不稳定,常缺乏泥岩盖层,一般来说生油、储油条件较差。

第9题:

论述河漫滩亚相和堤岸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


正确答案: 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沉积和决口扇沉积。因洪水期水量剧增,洪水可漫出河床并淹没浅滩,使流速大减,河流携带的部分碎屑物质可在其上沉积。较粗的碎屑在浅滩边缘沉积,形成与河床平行的垄岗状地形,称为天然堤。有时在洪水期,天然堤被冲决并在其外形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决口扇。
由于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是在相对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因此,沉积物颗粒较细,主要为细砂—粉砂沉积。河漫亚相包括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
在天然堤外侧,地形平坦,只有在特大洪水时期被淹没,由于水动力进一步减弱,所以沉积物颗粒较细,称河漫滩。而宽阔的河漫滩称为冲积平原。河漫滩上沉积物以细粒度的粉砂和泥质沉积物为主。
河漫滩上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河漫湖泊,河漫湖泊沉积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部分,即以泥质沉积为主。
河漫滩上相对低的地区,若潜水面基本与地面持平的区域,则容易造成植物大量生长,河漫沼泽沉积以泥质和有机质沉积为主,可形成泥炭和煤炭沉积。

第10题:

碎屑湖泊相的亚相类型有哪些?各自的沉积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沉积物特点和水体深度,碎屑湖泊相可分为湖成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和深湖亚相。
(1)湖成三角洲亚相
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沉积产物。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遂将携带的泥砂堆积于此,形成平面上近于顶尖向陆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称之为三角洲。其中由河流入海而形成者称为海成三角洲或海陆过渡三角洲,通常简称三角洲;由河流入湖而形成的则称为湖成三角洲。
(2)滨湖亚相
滨湖亚相位于洪水期岸线与枯水期岸线之间,是湖泊沉积的重要地带,经常受到湖水进退的影响。沉积环境的特点:距湖岸最近,接受来自湖岸的粗碎屑物质;击岸浪和回流的
冲蚀、淘洗对沉积物的改造作用强烈;由于水浅,沉积物接近水面,有时露出水面,氧化作用强烈。其岩石类型以砂岩、粉砂岩为主,次为砾岩及粘土岩。砂岩的圆度和分选为中等至较好,广泛分布于被击岸浪蚀平的滨湖地区。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中具断续的水平层理和斜波状层理。在泥质岩中有泥裂、雨痕、波痕及生物钻孔等。
(3)浅湖亚相
浅湖亚相位于枯水期最低水位线至正常浪基面之间的地带,水体比滨湖区深,波浪和湖流作用对沉积物的影响较强。其岩石类型以粘土岩和粉砂岩为主,可夹有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陆源碎屑供应充分时则出现较多的细砂岩,分选及圆度较好;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发育于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中,砂、泥交互沉积中常有透镜状层理;在水动力强度较大的浅湖区有小型交错层理和斜波状层理,有时层面可见对称浪成波痕。
(4)半深湖亚相
半深湖亚相位于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以上的湖底范围,为缺氧的弱还原一还原环境;沉积物主要受湖流作用的影响,波浪作用影响不到沉积物表面。其岩石类型以粘土岩为主,夹有粉砂岩、化学岩的薄层或透镜体;粘土岩以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岩、页岩和粉砂质页岩为主;水平层理发育,间细波状层理;化石较丰富,以浮游生物为主,保存较好;可见菱铁矿、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5)深湖亚相
深湖亚相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波浪作用已完全不能涉及到沉积物表面,水体平静;地处缺氧的还原环境,底栖生物完全不能生存。岩性特征为粒度细、颜色暗、有机质含量高;岩石类型以质纯的泥岩、页岩为主,可夹有薄层及透镜状石灰岩、泥灰岩和油页岩等;层理发育,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含大量介形虫及鱼类等浮游生物化石,保存完好,无底栖生物;自生矿物黄铁矿呈分散状分布于粘土岩中;沉积厚度大,是生油的有利地带。岩性横向分布稳定,垂向上具有连续的完整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