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输血治疗,疗效标准是()A、红细胞数正常B、红细胞数达正常的80%C、血红蛋白含量正常D、血红蛋白达70g/L以上E、血小板数正常

题目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输血治疗,疗效标准是()

  • A、红细胞数正常
  • B、红细胞数达正常的80%
  • C、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 D、血红蛋白达70g/L以上
  • E、血小板数正常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述哪种疾病的骨髓象不会出现骨髓增生低下

A、急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危象

D、缺铁性贫血

E、骨髓纤维化


参考答案:D

第2题:

骨髓穿刺发生“干抽”常见于

A、骨髓纤维化

B、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多发性骨髓瘤

E、骨髓转移癌


参考答案:ABCDE

第3题:

某患者骨髓显像结果提示中央骨髓受抑、外周骨髓扩张下列哪种疾病的骨髓显像出现上述表现的可能性最小A、白血病

B、骨髓纤维化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栓塞

E、银屑病

如果该患者的骨髓显像中受抑制的中央骨髓中同时出现界限明确的岛状显影灶,灶内活性明显高于周围骨髓组织,则该患者最可能患有的疾病是A、白血病

B、骨髓纤维化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局部放疗后

E、银屑病

如果该患者随着病程的延续,活性局灶出现率增大,则提示A、病情恶化

B、可能为新发病灶,需要进行骨髓穿刺

C、常规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

D、可以结束治疗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C

第4题:

外周血中出现巨大原红细胞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
B.骨髓纤维化
C.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D.红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A
解析:

第5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输血治疗,疗效标准是()

A.红细胞数正常

B.红细胞数达正常的80%

C.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D.血红蛋白达70g/L以上

E.血小板数正常


本题答案:D

第6题:

MPV增高可见于 ( )

A、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代偿增生

B、骨髓造血恢复的早期

C、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纤维化


参考答案:ABCE

第7题:

下列哪种疾病不宜做骨髓检查 ( )

A、ITP

B、PNH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妊娠中晚期妇女

E、多发性骨髓瘤


参考答案:D

第8题:

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物是

A.雄激素

B.输血

C.骨髓移植

D.抗生素

E.免疫抑制剂


参考答案:A

第9题:

对初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那项治疗方法为首选

A 雄性激素

B 输血、输血小板等支持疗法

C 糖皮质激素

D 细胞因子

E 异基因骨髓移植


参考答案:E

第10题:

试述骨髓纤维化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骨髓纤维化症为原因不明的骨髓呈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髓外造血,主要在脾,其次在肝、淋巴结等。临床多表现为脾脏显著增大,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此时应与再障相鉴别,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点有:
(1)本病起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贫血和由脾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可有乏力、食欲欠佳、左上腹不适,晚期可有严重贫血和出血,有因代谢增高所致的发热、出汗、心动过速等。
(2)巨脾是本病的特征,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元触及痛,部分病例可有轻、中度肝肿大,甚至有门脉高压症状。
(3)外周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有畸形,常出现泪滴状红细胞。白细胞常增高,部分患者白细胞数可降低,在(2~4)×l0/L之间,常出现幼粒、幼红细胞,外周血中可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和巨型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异常,晚期血小板数量可减少。网织红细胞升高,一般在2%~5%。
(4)因骨质坚硬,多部位骨髓穿刺难以成功,出现“干抽”现象,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可显示增生活跃,后期则增生低下,骨髓活检可见非均匀一致的纤维组织增生,若占1/3以上,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5)肝、脾穿刺可见造血现象,称“髓外造血”,红、粒、巨核三系均增生,以巨核系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