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

试述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

题目

试述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幼儿教育的目标。


答案:
解析: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来讲,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目标:体育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智育目标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旨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美育目标旨在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

第2题:

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
解析: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来源于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从这些出发,他提出了以新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新理论,注重实验和活动,成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杜威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指构成人的身心各种因素在外部环境和人的主动经验过程中统一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的连续过程。这也是教育无目的的思想基础。(3)教育无目的、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服务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追求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内在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教育过程,在它本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在民主社会中,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是统一的。(4)论课程与教材杜威提出了做中学和教材心理化的观念。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教材心理化是指把各门学科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之前的原来的经验,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之后再把直接经验组织化,从而形成能提供给有技能的、成熟的人的教材形式。(5)论思维与教学方法杜威反对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倡“从做中学”。这是一种通过主动作业,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通过做中学来达到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思维与教学的统一、课程与作业的统一、教材与教法的统一。根据杜威的科学的实验主义探究方法和反省思维方式,他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其一,疑难的情景;其二,确定疑难所在:其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其四,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其五,验证这个假设。这种教学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思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与主智主义的传统教育理论有本质区别,但该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狭化了认知的途径,泛化了问题意识,在实践中也存在了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6)论道德教育。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派的理论代表。他对传统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挑战,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石。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使美国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入杜威主义,并影响到其他国家。他是新教育的思想旗手。他的教育理论突破以往建立在主客体两分之上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将知行合一,使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突破了内发论和外铄论,将教育看做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经验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在此基础上,他奠定了儿童中心论,解决教育与儿童相脱离的问题,并通过学校和社会的统一,思维和经验的统一,解决教育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做中学这一建立在新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新方法,拓宽了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了教学专业化。杜威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具有直接的影响。但因其理论偏重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及引发了自由与纪律、教师与学生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

第3题:

简要回答杜威关于幼儿教育的观点,并评价杜威幼儿教育思想的合理之处与不足。


参考答案:(一)论幼儿期的重要性
杜威明确指出,幼儿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内,为人生的事业、爱好、习惯等方面打下基础,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对这个阶段儿童的研究和教育。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从一出生就开始,他强调了人生最初几年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最初的学习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论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杜威提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内容是游戏活动。杜威认为是、儿童是非常喜爱游戏的,因为游戏最能体现其活动本能。他指出游戏也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儿童道德和智力的成长。因此他要求教育者要为儿童的游戏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儿童本能生长。
关于游戏内容,杜威指出,为儿童安排的游戏应该符合儿童的本能和兴趣需要,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
除了游戏以外,杜威还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组织其他活动课程,如折纸、照料植物、讲故事、唱歌、戏剧表演、制作玩具等。杜威还对幼儿的文化学习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并不完全反对幼儿学习书写和阅读,但是他强调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施教,反对过早地让幼儿学习文化、过多地占用儿童宝贵的时间。杜威的这一观点是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偏重智育的倾向而提出来的,他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有其积极意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4题:

试述您的幼儿教育理念。


正确答案: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度超前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入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用《纲要》倡导的先进幼儿教育理念来引领教育实践,寻求观念和行为的最佳结合点,谋求观念和行为的同步转轨及二者的有机统一。
一、 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贯彻《纲要》的首要前提
①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奠基阶段。如果在幼儿期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能为以后各阶段的发展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作用。为此,幼儿园教育应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为幼儿提供终生受益的保育和教育,培养幼儿终生受益的基本素质,使其具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智力、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享有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②将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观念
幼儿存在于社会现实和家庭环境之中,并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发展自我。幼儿园教育打破以幼儿园为中心的封闭模式,面向生活与社会,构建开放教育的全新体系,广泛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拓展教育时空,使整个社会、家庭参与幼儿园教育,共同建构最理想幼儿教育的动力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③在教育目的性与幼儿发展可能性之间谋求平衡的发展性教育观念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这一理念为这一理念提供了依据。他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设计不应仅仅符合幼儿现有的水平,而应符合其经过个人独自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同时,从脑科学的发展来看,幼儿期更适合于从事富有创造性、形象性的记忆与学习。因此,尽管幼儿有很大的可塑性,能够学会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们却不能把能学的都兜进来,而是应当选择那些对这一时期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④促进教育与幼儿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合作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幼儿与教师是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幼儿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好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促使幼儿教师主动学习、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自我完善、发展和才能展现。
⑤幼儿教育贴近儿童生活的生态教育观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智力。而现实是幼儿经常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这些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规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当予以摒弃。
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观念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建立以人文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提供为全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他指出,人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幼儿园以人为本,就是把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过程和归宿。要切实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和实际发展可能,创造个性化的育人方式以及与幼儿生命特性相适应的教育得到最大、最优化的发展、并且利用优势智力来发展弱势智力,扬长补短,以满足全体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需要和个别幼儿特别潜能发展的需要。
二、实现观念与行为的融合是贯彻《纲要》的真正体现
观念和行动都要到位,才是贯彻《纲要》的真正体现,也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从观念到行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也绝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二者的融合一定会变为现实。
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
教育质量取决于教育,只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才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下只会传授知识的工匠型教师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向专业教师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都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保证进修学习时间,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教师还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进行反思,如当前有哪些新理念?自己拥有哪些?哪些行为适宜于新的观念?哪些不适宜?如何将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以改进教育实践?等等。通过反思,促使自己自觉地运用新教育观念、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
②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蓝图,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因此,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是贯彻《纲要》的突破口,对整个幼儿园教育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纲要》的要求,以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建构、幼儿主动和谐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为目标,选择那些既有科学性、又有终身受益价值的内容。要注重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发问、自主建构、自由创造,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要通过科学 的评价,了解不同幼儿各自达到的不同水平和彼此相对的位置,以便制订改进的方案,使课程的实施和幼儿的学习更加有效。积极鼓励各地、各幼儿园在实施《纲要》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创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以实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打破课程大一统的局面。
③重视幼教科研工作
幼教科研工作是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桥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动力。教师的教育行为无时无刻不受其观念的影响。任何新的教育观念产生以后,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领会,把新的观念内化,才可能真正使其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这一过程正是教科研的过程。一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幼儿园必须走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路子。幼儿园教育研究主要是在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其目的不是为了建构理论或者说生成新的教育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保育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幼儿园开展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会逐步步入以教科研为先导,不断求新,求发展的良好发展轨道,不断提高保教质量。教师们在从事教科研的实践中,也会农步学会学习、思考、实践,由操作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纲要》的颁布 ,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施展才能和智慧构筑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如何城这个平台上创造出更好的软件,需要在我们今后的幼儿教育改革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第5题:

试述杜威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6题:

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7题:

试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8题:

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张雪门
B.陈鹤琴
C.陶行知
D.杜威

答案:B
解析:
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第9题:

试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生活就是生长,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 (2)“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应该使儿童在学校中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到的经验,同时应使他们把学校里所学得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学校不能与生活隔离开来。再者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使学生成为这个社会的成员,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他还认为,学校不应该仅仅被作为一个传授某些知识的场所,但也不是社会生活在学校中的重现。

第10题:

试述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提出了“白板说”;
(2)提倡“绅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