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

简述庞丽娟对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的划分。

题目

简述庞丽娟对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的划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第2题:

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将幼儿同伴社交地位分为(  )。

A.受欢迎型
B.被拒绝型
C.被忽视型
D.一般型
E.冷淡型

答案:A,B,C,D
解析:
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将幼儿同伴社交地位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第3题:

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正确答案: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 2- 4.5 岁的幼儿。 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 程是:独自游戏(2 到 2 岁半)→平行游戏(2 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 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 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第4题:

简述同伴接纳的类型(简述同伴关系的类型)


正确答案: 描述儿童的社会接纳性,一般把儿童分为四类或五类,这与考依等人确定的类型相似。
1.受欢迎儿童:指获得许多同伴积极的提名或评定的儿童,即被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
2.被拒斥的儿童:指不被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
3.矛盾的儿童:指那些呗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一些同伴看做具有破坏性而不被喜欢的儿童。
4.被忽视的儿童:指那些被提名(包括正提名和负提名)很少的儿童。
5.一般的儿童:指那些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处于一般情况的儿童,他们在同伴提名中没有获得极端的分数(最喜欢或最不喜欢)。

第5题:

简述同伴关系的类型。


正确答案: (1)按交往的方式和对象多少分为:友谊和同伴群体关系。
(2)同伴关系按性质划分有两种: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
(3)按照同学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分为友好型、对立型与疏远型。

第6题:

我国学者庞丽娟采用()对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进行研究,把儿童的同伴交往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A.社会测量法

B.问卷调查法

C.道德两难法

D.现场提名法


参考答案:D

第7题:

缪勒从社会技能发展的角度把婴儿早期同伴交往划分为(  )

A.简单社交阶段
B.社会性相互影响阶段
C.同伴游戏阶段
D.早期友谊阶段

答案:A,B,C,D
解析:
心理学家缪勒和范德(Mueller&Vandell,1980)综合他人及自己对婴儿同伴交往的观察和实验研究,从社会技能发展的角度,把婴儿早期同伴交往划分为简单社交行为、社会性相互影响、同伴游戏及早期友谊四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所有社交行为都已经出现,但是,许多行为的表现是单方面的,可能根本得不到另一婴儿的回应。但从本质上说,缪勒等认为,这些早期的社会行为是建立社会性相互影响的基础,同时,作为社交的第一步,也无需回应。而这种行为引起另一个婴儿的反馈时,就可以说是社会性相互影响产生了。随着对社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掌握,婴儿同伴社交游戏的明显特征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广泛表现在一般的社交行为之中。他们认为,此时的婴儿游戏存在四个显著特征,即主动加入、轮流替换、重复和灵活性。通过广泛的游戏,婴儿的社交能力发展到第四级水平,出现最初的友谊。早期友谊的出现是婴儿社交技能发展的顶点,它表现为同伴之间出现亲近、共享、积极情感交流和共同游戏、玩耍等,并且婴儿间开始出现偏爱,两个朋友间在交往中具有明显的互选性。该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的三阶段理论有区别,考生要注意区分。

第8题:

李大明(男)与王丽娟(女),双方均无配偶,1986年8月在农村老家未经登记,即举行婚礼,公开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次年7月生一女孩。由于男方歧视虐待女孩,致使双方关系恶化,感情不和,同年10月即行分居。1988年5月,王丽娟的父亲去世,遗下存款两万元,王丽娟分得一万元。1991年2月,李大明到法院要求与王丽娟离婚。当时李大明24周岁,王丽娟22周岁。王丽娟要求抚养女儿;李大明提出如果王丽娟抚养女儿他可以承担抚养费,同时提出要分割王丽娟所继承遗产的一半。

问:1、这样的案件应否按离婚纠纷处理,为什么?

2、王丽娟继承的遗产,李大明有权分割吗?为什么?

3、李大明有义务承担女儿的抚养费用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能按照离婚纠纷处理,因为按照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的规定、高院1989年下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人同居时年龄不符合结婚条件,应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2)李大明无权分割王丽娟继承的遗产,因二人不是配偶关系,只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的遗产才属于共同财产,也才有权分割。
(3)李大明有义务承担女儿的抚养费,因为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与婚生子女一样,都有要求生父(母)抚养自己的权利。


第9题: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第10题:

简述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3-6岁幼儿阶段,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之间主要的交往形式,互动的质量也逐渐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和言语技能的发展改变着同伴交往的性质。
3-6岁儿童能够互相交流思想,分享有关活动的知识,参加集体性的角色游戏;能够与同伴共同商议与讨论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场地的划分、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情节的构建等等。游戏中,同伴之间有较多合作和互助的成分。
游戏成为3-6岁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