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住院医师普通外科

试述烧伤休克的主要表现。

题目

试述烧伤休克的主要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烧伤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精神症状:有狂躁兴奋和抑制性忧郁两型。但到晚期均为抑制型。
(2)体温变化:体温骤升或骤降,波动幅度较大(1~2℃)呈间歇热或稽留热。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起病时常伴有寒战,体温骤升,肠杆菌属感染时呈弛张热或稽留热;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体温呈低热,甚至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体温。
(3)心率和呼吸:心率加快(成人常在140次/min以上),与体温不平行,呼吸急促。
(4)血压变化:血压下降多系晚期现象,但有时来势凶猛的脓毒症,血压下降可能为较早出现的症状,多为固紫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感染。如病员出现全身情况突然变化,特别是出现尿量减少时,应及时测血压。
(5)胃肠功能变化:较早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不振.随后出现腹部饱满,肠鸣音减弱。重症者肠麻痹,腹部隆起如鼓,亦可出现胃扩张,有的还可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稀溏,主要为粘液。
(6)创面变化:创面骤变,刨面出现出血坏死斑,创面加深,创缘变钝,上皮生长停滞,色泽褐暗、恶臭;或创面崩溃、糟烂,有侵蚀现象;或创面干枯无生机,很少分泌物等。
(7)水肿:在烧伤早期,水肿尚未回收时,临床表现水肿迟迟不消退。在早期水肿回收的消肿过程中,表现为水肿又重复加重。在水肿回收完毕后,表现为水肿又起。
(8)血液检查方面的变化:脓毒症发生时,血生化检查等多有变化.白细胞计数骤升或骤降。其他如尿素氮、肌肝清除率、血糖、血气分析、血小板等都可能变化。
防治原则:
(1)及时积极地纠正休克,维护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肠粘膜的组织屏障,对预防感染脓毒症有重要意义。
(2)早期诊断和治疗:当发现初起寒颤、发热时抽血送细菌培养,一般较易获得阳性结果。
(3)正确处理创面:正确处理创面是防治脓毒症的关键,应加强创面的处理,勤换药,勤翻身,充分暴露创面,保持干燥,及时切(削)痂植皮。
(4)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旦出现脓毒症早期症状,立即选择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阳性球菌的两种或三种抗生素联用,并送血培养及细菌敏感试验。同时要注意真菌感染。
(5)提高机体抵抗力: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供给,必要时应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及脂肪乳剂等。
(6)消毒隔离:大面积烧伤病员入院后应置于通过彻底消毒的房间,使用无菌被服,实行保护性隔离。每天定时通风,房间墙壁地面家具每天用消毒水抹拖3次,空气消毒3次,避免交叉感染。

第2题:

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心律增快、脉搏细弱;脉压变窄或血压下降;呼吸浅快;尿少、每小时不足20ml(成人);高度口渴;烦躁不安及血液浓缩。

第3题:

试述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者最多。休克发作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做皮试时即出现症状,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病人先出现面红、胸闷、气憋、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有濒危感、血压下降、神志不清乃至昏迷。有的同时伴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超敏反应。本病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第4题:

试述烧伤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特点。


正确答案: 烧伤后体温超过39℃或低于36.5℃,以低温型较常见。创面萎陷,肉芽色暗无光泽,坏死组织增多,创周炎症反应突然退缩。新生上皮自溶,是最早的表现。严重者多可见坏死斑和休克征象。血培养阳性也可呈阴性,临床谓创面脓毒症,其白细胞计数甚高或减少,其他表现和一般感染性疾病所致败血症相同。

第5题:

试述休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主要表现和机制及对休克过程的影响。


正确答案: 休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主要表现是:
1)血细胞比容先降后升,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聚集力加强;
2)白细胞附壁粘着和嵌塞,其发生主要与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粘附分子的作用有关;
3)在ADP、TXA2、PAF等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加聚集。上述血液流变学改变,将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缺血缺氧,并促进DIC的发生。

第6题:

烧伤休克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1)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听诊心音低弱。
(2)血压的变化:早期往往表现为脉压变小,随后为血压下降。
(3)呼吸浅、快。
(4)尿量减少是低血容量休克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人每小时尿量低于20ml常示血容量不足。
(5)口渴难忍,在小儿特别明显。
(6)烦躁不安是脑组织缺血、缺氧的一种表现。
(7)周边静脉充盈不良、肢端冷,病人诉畏冷。
(8)血液化验,常出现血液浓缩、低血钠、低蛋白、酸中毒

第7题:

烧伤休克的主要防治措施是________。


正确答案:液体疗法

第8题:

试述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内容。


答案:烧伤后的循环病理:(1)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渗出。(2)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渗出。(3)创面蒸发。
休克期护理:(1)建立快速静脉输液通道。(2)认真书写烧伤护理记录单,包括病情、精神、食欲、心理活动、出入液量、创面变化、治疗效果观察和各种检验的结果,并根据病程的不同,记录有所侧重。(3)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及呼吸道通畅:包括静脉输液管道、导尿管、输氧管、胃管、气管切开通气管及其他引流管等。(4)创面保护和消毒隔离。(5)做好心理护理。

第9题:

试述儿童烧伤的局部表现(三度四分法)。


正确答案: 烧伤的局部表现(三度四分法):
①Ⅰ度(红斑型):表皮层除基底细胞以外受损,表现皮肤发红,可有轻度肿胀,疼痛明显,但不起水泡。伤后2~3天红肿痛消失,不留瘢痕。
②浅Ⅱ度(水泡型):包括表皮和真皮乳头层损伤,其特点是表皮与真皮之间有血浆样液体积聚,形成水泡。由于神经末梢裸露,疼痛明显。伤后14天由皮肤附件上皮增殖愈合。
③深Ⅱ度:损伤已达真皮深层,移去分离的表皮后可见基底微湿,较苍白,基底坚韧,感觉较迟钝,有淡红色小点,于伤后12~24小时最明显,形成红白相间的基底。伤后3~4周由残余的皮肤附件上皮,在肉芽组织创面增殖愈合,留有瘢痕。
④Ⅲ度:皮下组织受累,也可深达肌肉、骨骼,有焦痂形成。皮肤呈皮革状,为蜡白、焦黄或碳黑色。创底干燥,无水泡。表浅静脉枝有静脉栓塞,呈树枝状,局部疼痛消失。

第10题:

烧伤休克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大面积烧伤后,由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渗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同时创面渗液,从而导致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急剧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渗出是逐渐的,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要持续36~48小时,至48小时渐趋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吸收。临床上习惯称伤后48小时为休克期,临床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为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血液化验,常出现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低血钠、低蛋白、酸中毒等。
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补液治疗。补液量不足,低血容量休克不能纠正;补液过量,不仅可引起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还可使创面水肿加重。应根据烧伤的深度和面积.以及创面渗出和组织水肿程度来计算补液量和决定所补液体的内容,并通过对尿量、神志、心率和脉搏、血压、末梢循环、口渴程度、胃肠道反应等情况的临床监测进行调整。休克期在补液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镇痛等辅助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