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简述《水浒传》的叙事线索。

题目

简述《水浒传》的叙事线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述秦氏之死所包含的叙事线索。


正确答案:1、关于秦氏和秦氏之死的显隐两个层次的叙事,由此展示的秦氏的故事;
2、由秦氏之丧引出的凤姐的故事: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贾瑞之死;
3、由秦氏之丧引出相联系的宝玉的故事:梦游太虚境、宝玉探病、梦中吐血、宝玉与秦钟、秦钟与智能儿、宝玉见北静王;
4、表现家族悲剧主题的宁国府的故事:秦氏托梦、宁府治丧。由此可见,秦氏故事叙事网络的大三角,体现着这个故事的双重悲剧内涵及整个小说双重悲剧主题的内在联系。

第2题:

简述《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叙事艺术。


正确答案: (1)采取故事中套故事的格局,把不同类型的小说模式组合嫁接在一起;
(2)缝合与杂糅;
(3)把幻想因素编制在真实的处境之中,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氛围;
(4)处理真实与虚构关系的高超技巧。

第3题:

简述《水浒传》故事的结构


参考答案:《水浒传》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梁山好汉聚义的本末。第二部分,梁山好汉同官军对抗的全过程。第三部分,梁山起义在宋江接受招安后的败亡结局。

第4题:

简述《水浒传》的影响


正确答案:1、开创了长篇白话小说的新局面;
2、引导了英雄传奇小说高潮的到来;
3、探索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
4、体现了特殊的浪漫主义精神;
5、丰富了忠义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6、为后世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素材。

第5题:

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正确答案: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第6题:

简述:叙事


正确答案: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应当从话语虚构和社会生活事件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叙事的特征。从内容来看,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动态过程。从形式来看,叙事诗话语的虚构,叙事话语中所指的对象仅仅存在于叙事话语中,因而使的叙事内容与客观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第7题:

简述《水浒传》的版本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最早的《水浒传》版本,当推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惜乎它已严重地残缺,仅仅是残纸两页,一为卷十的17页;一为卷十的36页。从残页的版口、字体墨色、纸张等方面考察,判断该版大约刻印于十六世纪的上半叶,即明朝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间。现存其他《水浒传》版本,在刻印年代上,还没有比它更早的。
2.过去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在清代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是由金圣叹评的《水浒传》七十回本。公平地说,在《水浒传》传播史上金圣叹和七十回本起了双重作用,有功劳也有过失。这个版本保留了原书前七十回,删弃了后三十回。金圣叹杜撰了一个“惊噩梦”的结局,他还按照自己的对农民起义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及对宋江等人物的感情,对前七十回的文字作了修改。由于他的评语有许多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对一般读者的阅读富有启发和引导作用。同时由于他保留的七十回已网络了《水浒传》全书中最精彩、最动人、最能传诵的片断,遂奠定七十回本在当时的广大读者心中的地位。
3.《水浒传》的版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水浒传》文字的繁缛、简略而论,则区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以《水浒传》的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多种类型。

第8题:

在叙事蒙太奇中,有一种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推动剧情、动作、情绪连续地发展,这种蒙太奇称为( )。

A.平行蒙太奇
B.交叉蒙太奇
C.重复蒙太奇
D.连续蒙太奇

答案:D
解析:

第9题:

《金鲤鱼的百褶裙》小说叙事的中心线索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心线索——百褶裙

第10题:

简述《赠白马王彪》的叙事线索?


正确答案: 诗人把这次兄弟分手赋予了生离死别的深刻含义,且与去国归藩、母子隔离、灌均希旨等相联系,用曹丕迫害兄弟这条暗线把它们前后贯穿起来,这就为突出兄弟分手之悲凉提供了深刻的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