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题目

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诗经》民歌作品有哪些主要艺术成就?
①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用朴素的笔调和朴实的语言书写现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
②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或直言其事、直抒其情,或以彼物比此物,或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成为中国后世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
③配合音乐的反复演奏,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回肠荡气,深化情感;
④诗句以四言为主,辅以少量的杂言诗,都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第2题:

关于《诗经》的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B、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 C、“诗经六义”包括赋、比、兴、风、雅、颂,它们的分类标准是一致的。
  • D、《诗经》具有多重意义。

正确答案:C

第3题:

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我国春秋中叶至西周初年数百年间的 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常常将这三种手法结合运用。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这样可以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4)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中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准确,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第4题: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表现为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高尚、纯洁的,这标志着原始的性爱已经升华为情爱,它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所表现的对情爱的热烈健康的追求、对情爱的高尚理解、对压抑爱情的文化氛围的反抗,都体现了周代人对爱情的严肃认识。
婚姻爱情诗的艺术价值:
(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
(4)生动活泼的语言。
婚姻爱情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上,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婚姻爱情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第5题:

论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1、出版了大量进步书籍
3、以进步刊物为阵地,同“大东亚文学”“和平文学”作斗争。
4、积极开展戏剧活动
5、杂文创作的繁荣

第6题:

简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抒情与写实的融合。真是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广泛应用。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即所谓先言他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
(3)在形式和语言方面,《诗经》中常见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4)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又一特色。
(5)《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这个知识点。

第7题:

《诗经》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正确答案: 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它热切关注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矛盾和各阶层人们的思想感情,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次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朱熹在《诗集传》中对此作了极为简明通俗的说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比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其三是优美的语言和形式。《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同时杂用二至八言句子,句型参差错落,活泼自然;《诗经》多采用重章复沓手法,一唱三叹,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叠字、双声、叠韵的运用极富创造性。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诗经》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第8题:

简要论述《诗经》中“赋比兴”


正确答案: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第9题:

《诗经》的艺术成就很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B、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 C、《诗经》的语言优美
  • D、《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


正确答案: 艺术特色:艺术很质朴,多采用复沓的句式和章法,反复咏叹:其广泛使用以彼物比此物,触物起兴的比兴手法。诗经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
文学史地位: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作品,成书大约为公元前6世纪。《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它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被儒家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