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请简述一个有关曹操奸雄本色的故事。

题目

请简述一个有关曹操奸雄本色的故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错杀吕伯奢: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述曹操错杀吕伯奢的故事。(“捉放曹”)


正确答案: 曹操欲刺董卓不成,骑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陈宫义释曹操并弃官与之同逃。后路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其家人欲杀猪款待,曹操却误以为将要杀己,遂杀吕伯奢全家。恰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并声称:“宁可我辜负了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辜负我。”陈宫愤怒地离曹而去。

第2题:

请简述曹操杀粮官王垕(hòu)的故事(曹操一生多用“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借诸侯以令诸侯,那么“借头”所谓何事?)(17回)


正确答案: 寿春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曹操探得消息,于是杀死王垕,把他的头悬于高竿,并出榜晓示:“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把责任推于王垕来稳住军心,于是众怒平息。

第3题:

简述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


正确答案: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曹操正解衣歇息,一听许攸到寨,大喜,跣足出迎,曹操毅然采用了许攸的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绍全面溃败,只带着八百单骑,回到冀州。

第4题:

请简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正确答案: 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此时,曹操假意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犯难,谋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说法为其开脱,曹操顺水推舟,割发代首以示众人。(129)

第5题:

请简述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的故事(字数120字左右)


正确答案: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不料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吕伯奢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逢买酒而归的吕伯奢,为绝后患,趁其不备,挥剑杀之灭口,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130字)

第6题:

曹操借谁的宝刀刺杀董卓,又为什么向董卓献刀?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


正确答案: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得一宝刀,欲献恩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遂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假称借马一试,翻身上马,逃之夭夭。

第7题:

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


正确答案: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127字)

第8题:

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举出曹操幼时机变的事例。


正确答案:曹操幼时喜好玩乐,叔父因此多次向曹父告状,曹父责骂曹操。一次,曹操故意在叔父经过时诈倒在地,做中风之状,当叔父叫来曹父后,曹操又做出安然无恙的样子,并说父亲被叔父欺骗,从而使父亲不再相信叔父,曹操于是更加恣意放荡。

第9题:

请简述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


正确答案: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袁绍很冷淡。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送信给袁绍,说许攸家人犯法被逮。袁绍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第10题:

请简述曹操“割发权代首”的故事(曹操一生多用“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借诸侯以令诸侯,那么“借发”所谓何事?)(17回)


正确答案: 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曹操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犯难,谋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说法为其开脱,曹操顺水推舟,割发代首以示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