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产生共振拉曼散射的条件是什么?

题目

产生共振拉曼散射的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拉曼散射是由于入射光子改变分子中电子与核的电荷分布,使分子极化率发生改变,产生了诱导偶极矩而引起的光散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产生拉曼散射的结果将导致WDM系统中短波长通路产生过大的信号衰减,从而限制了通路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2题:

产生拉曼散射的结果将导致WDM系统中短波长通路产生过大的信号衰减,从而限制了通路数。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产生拉曼散射的结果将导致WDM系统中短波长通路产生过大的信号衰减,从而限制了通路数。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4题:

发生拉曼散射的结果将导致WDM系统中短波长通路产生过大的信号衰减,从而限制了通路数。()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试说明共振拉曼效应。


正确答案: 当激发光的频率接近或等于样品的电子吸收谱带的频率时,发生共振拉曼效应(RRS)。
当激发光的频率接近电子吸收谱带的频率时称为准共振拉曼效应;当激发光的频率等于电子吸收谱带的频率时称为严格的共振拉曼效应。
当发生共振拉曼散射时,Raman散射的强度有极大的增强,共振拉曼强度比普遍的拉曼光谱法强度可提高102一106倍,检测限可达10-8mol/L,而一般的拉曼光谱法只能用于测定0.1mol/L以上浓度的样品。因为共振拉曼散射的强度很大,所以在低浓度下仍可得到有用的拉曼光谱,在研究具有发色基团的样品和低浓度的生物样品方面有很大应用。

第6题:

简述瑞利散射与拉曼散射的区别。
分子的外层电子在辐射能的照射下,吸收能量使电子激发至基态中较高的振动能级,在10-12s左右跃回原能级并产生光辐射,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瑞利散射。
分子的外层电子在辐射能的照射下,吸收能量使电子激发至基态中较高的振动能级,在10-12s左右跃回原能级附近的能级并产生光辐射,这种发光现象称为拉曼散射。
两者皆为光子与物质的分子碰撞时产生的,瑞利散射基于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交换,故其发光的波长仅改变运动的方向,产生的光辐射与入射光波长相同称为弹性碰撞。
拉曼散射基于非弹性碰撞,光子不仅改变运动的方向,而且有能量交换,故其发光的波长与入射光波长不同。

第7题:

拉曼光谱只记录()。

  • A、Rayleigh散射
  • B、anti-Stokcs线
  • C、Raman散射
  • D、Stokes线

正确答案:D

第8题:

拉曼光谱图中的横坐标是指( )。

A 拉曼光波长

B 激发光波长

C 散射光波数

D 激发光波数

E 拉曼位移


参考答案E

第9题:

什么叫共振拉曼 RRS(Resonance Raman Scattering)?


正确答案: 以分析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峰的邻近处作为激发波长。样品分子吸光后跃迁至高电子能级并立即回到基态的某一振动能级,产生共振拉曼散射。该过程很短,约为10-14秒。而荧光发射是分子吸光后先发生振动松弛,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第一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的发光。荧光寿命一般为10-6-10-8秒。
共振拉曼强度比普通的拉曼光谱法强度可提高102-106倍,检测限可达10-8摩尔/升,而一般的拉曼光谱法只能用于测定0.1摩尔/升以上浓度的样品。因此RRS法用于高灵敏度测定以及状态解析等,如低浓度生物大分子的水溶液测定。共振拉曼的主要不足是荧光干扰。
例如用共振拉曼确定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c中Fe的氧化态和Fe原子的自旋状况。此时共振拉曼仅取决于四个吡咯环的振动方式,与蛋白质有关的其它拉曼峰并不增强,在极低浓度时并不干扰。

第10题:

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是()。

  • A、激发光
  • B、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
  • C、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
  • D、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