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根据Watson-Crick的双螺旋模型,1um长的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数为()。A、232.5B、2325C、294.1D、2941

题目

根据Watson-Crick的双螺旋模型,1um长的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数为()。

  • A、232.5
  • B、2325
  • C、294.1
  • D、2941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的划时代意义。


参考答案: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克里克与沃森等人的发现揭示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的构成,为分子生物学开辟了的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使人类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了生命的发生、遗传、发育、衰老、进化过程和本质,并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在他们之前,生物化学与生化遗传学在一定程度上致力于从分子水平上来理解生命活动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明确的理论脉络。
于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生化遗传学研究、细菌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是脱节的,取得的成果也是零散的;同时,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之间也不能够形成密切的交流。沃森与克里克的工作使得这些研究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得以重新整合。这个模型出色地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结构、生化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尽管当时对很多细节问题并不清楚,但关于生物学乃至生命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景已经展现出来: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充满了诱人的前景,生命科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它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成熟。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硷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第2题: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4时
E.双螺旋DNA结构失去3/4时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双螺旋DNA结构解链中的Tm是指( )。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B、双螺旋DNA达到开始变性时的温度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的温度

D、双螺旋DNA达到失去1/4时的温度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正确答案:两条DNA链反向平行;亲水骨架在外侧,疏水碱基在内侧,形成右手螺旋;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螺旋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两条DNA链靠氢键结合;A=T,G=C配对;碱基堆集力协同氢键一起使DNA双螺旋更稳定。

第5题:

根据Watson-Crick模型,求每一微米DNA双螺旋含核苷酸的平均数是()。

  • A、25400
  • B、2540
  • C、29411
  • D、2941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下列关于DNA双螺旋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DNA的二级结构
B.双螺旋相互平行,走向相反
C.磷酸与脱氧核糖组成了双螺旋的骨架
D.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外侧

答案:D
解析:

第7题:

Watson-Crick的双螺旋模型指的是

A.蛋白质二级结构模型
B.RNA二级结构模型
C.DNA二级结构模型
D.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
E.DNA三级结构模型

答案:C
解析:

第8题:

Watson-Crick的双螺旋模型指的是

A、蛋白质二级结构模型

B、RNA二级结构模型

C、DNA二级结构模型

D、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

E、DNA三级结构模型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盘绕,呈右手螺旋;碱基位于螺旋内部,磷酸与糖在外侧,核苷酸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DNA分子骨架;分子表面有两条螺旋凹槽,根据宽窄深浅分称大沟和小沟。

第10题:

Watson-CrickDNA结构模型中:()

  • A、DNA为双螺旋结构
  • B、碱基在双螺旋结构的外部
  • C、A与G、C与T之间有配对关系
  • D、碱基、戊糖骨架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