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淡水鱼类的体液特点为(),根据渗透压原理,它们主要通过排尿、吸收盐份等方式和途径进行渗透调节,达到水盐平衡。

题目

淡水鱼类的体液特点为(),根据渗透压原理,它们主要通过排尿、吸收盐份等方式和途径进行渗透调节,达到水盐平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血液渗透压与环境相比基本上是等渗的,其高渗透压的维持是依靠血液中储存的大量尿素和氧化三钾胺

  • A、淡水鱼类
  • B、海水鱼类
  • C、洄游性鱼类
  • D、软骨鱼类

正确答案:D

第2题:

淡水动物的体液渗透压总是()

  • A、低于环境
  • B、高于环境
  • C、等于环境
  • D、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临界溶氧是指造成鱼类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强度时溶氧浓度,称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多属鲤科鱼类)的()为2毫克/升左右。


正确答案:临界溶氧;临界溶氧

第4题:

淡水鱼类可以通过体表、鳃、鳍等途径吸收水中(),但吸收的量非常有限,必须从饲料中补充。

  • A、蛋白质
  • B、糖类
  • C、维生素
  • D、无机盐

正确答案:D

第5题:

鲢鱼又称白鲢,鲢子,鲤科鲢属鱼类,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大宗淡水鱼类主要包括哪些品种?


正确答案: 我国的大宗淡水鱼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团头鲂七种。
青鱼也称螺蛳青、乌青、青鲩,为底层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深水段,喜活动于水的下层以及水流较急的区域,喜食黄蚬、湖沼腹蛤、螺类等软体动物,10厘米以下幼鱼以枝角类、轮虫、水生昆虫为食物,15厘米以上个体开始摄食幼小而壳薄的蚬螺等。冬季在深潭越冬,春天游至急流处产卵。
草鱼也称草鲩、混子、草混、草青,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肉厚刺少味鲜美,每百克草鱼肉含蛋白质17.9克、脂肪4.3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其肉质白嫩、韧性好、出肉率高。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
鲢也称白鲢、鲢子。鲢体银白色,头、体背部较暗色,偶鳍灰白色,背鳍和尾鳍边缘黑色,栖息于大型河流或湖泊的上层水域,性活泼,善跳跃,稍受惊动即四处逃窜,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幼体主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成体则滤食硅藻类、绿藻等浮游植物兼食浮游动物等,可用于降低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最大可达100厘米,通常为50~70厘米。
鳙也称花鲢、黑鲢、胖头鱼。鳙体背侧部灰黑色,间有浅黄色泽,腹部银白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各鳍灰白色并有许多黑斑。鳙鱼生活于水域的中上层,性温和,行动缓慢,不善跳跃。在天然水域中,数量少于鲢鱼。平时生活于湖内敞水区和有流水的港湾内,冬季在深水区越冬。终生摄食浮游动物,兼食部分浮游植物。
鲤也称鲤拐子、鲤鱼。鲤鱼体背部暗黑色,体侧暗黄色,腹部黄白色。尾鳍下叶橘红色,胸鳍、腹鳍和臀鳍黄色。杂食性,成鱼喜食螺、蚌、蚬等软体动物,仔鲤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体长15~20毫米以上个体改食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等。
鲫也称鲫瓜子、鲫拐子、鲫壳子、河鲫鱼、鲫鱼,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体型似鲤鱼,头小,体较高,无须。属底层鱼类,适应性很强。鲫鱼属杂食性鱼,主食植物性食物,鱼苗期食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鲫鱼一般两冬龄成熟,是中小型鱼类。生长较慢,一般在250克以下,大的可达1250克左右。
团头鲂也称武昌鱼,体高而短,甚为侧扁,体型呈菱形,腹部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一肉棱。头短小呈三角形。口小,而无须。喜生活在湖泊有沉水植物敞水区区域的中下层,性温和,草食性,因此有“草鳊”之称。幼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成鱼则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团头鲂生长较快,100~135毫米的幼鱼经过1年饲养,可长到0.5千克左右,最大体长可达3.5~4.0千克。由于团头鲂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个体大,并可在静水中生长繁殖等优点,故被认为是优良的养殖对象。

第7题:

根据鱼类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将鱼类分为海水鱼、()、淡水鱼三类。


正确答案:洄游鱼

第8题:

大麻哈鱼的生活习性是()。

  • A、淡水冷水鱼类
  • B、海洋结群洄游鱼类
  • C、海洋暖水鱼类
  • D、淡水暖水鱼类

正确答案:B

第9题:

淡水养殖鱼类水中PH值在()以下或()以上为鱼类有害或致死浓度。


正确答案:5.0;10.8

第10题:

淡水鱼类比海水鱼类排尿多些。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