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学高级)

患者女,42岁。4个月前受惊吓后反复出现心悸不安,时作时止,坐卧不实,寐而多梦,日间气短神疲,善惊易恐,舌淡苔薄,脉细数。患者中医诊断为()。A、不寐--心胆气虚B、心悸--心胆气虚C、郁证--心脾两虚D、心悸--心脾两虚E、癫病--心脾两虚

题目

患者女,42岁。4个月前受惊吓后反复出现心悸不安,时作时止,坐卧不实,寐而多梦,日间气短神疲,善惊易恐,舌淡苔薄,脉细数。患者中医诊断为()。

  • A、不寐--心胆气虚
  • B、心悸--心胆气虚
  • C、郁证--心脾两虚
  • D、心悸--心脾两虚
  • E、癫病--心脾两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48岁。因头痛前来就诊。问诊知其工作繁忙,经常熬夜早起,一月前受凉后出现头痛,时作时止,痛时连齿,恶风畏寒。症见面白肢冷,舌质淡胖,苔薄白润,脉沉细。初步可考虑其病位在

A、阳明经

B、少阴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阳经


参考答案:B

第2题:

患者女,42岁。4个月前受惊吓后反复出现心悸不安,时作时止,坐卧不实,寐而多梦,日间气短神疲,善惊易恐,舌淡苔薄,脉细数。患者中医诊断为A、不寐--心胆气虚

B、心悸--心胆气虚

C、郁证--心脾两虚

D、心悸--心脾两虚

E、癫病--心脾两虚

针刺治疗主要在哪些经脉上取穴A、手少阴经、手厥阴经

B、督脉、手少阴经

C、任脉、足太阴经

D、手厥阴经、足厥阴经

E、手少阴经、足少阴经

针对该患者,应在主穴的基础上加用A、胆俞、丘墟

B、心俞、肾俞

C、公孙、太溪

D、太冲、三阴交

E、足三里、脾俞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A


问题 3 答案:A

第3题:

患者,女,33岁。3年前受惊吓后,常有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善惊易恐,晚间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象弦。该病人辨证当属

A、肝火上炎

B、心阳不足

C、阴虚火旺

D、心虚胆怯

E、水饮凌心


参考答案:D

第4题:

鼻饲时患者卧位除外()

  • A、坐位
  • B、平卧位
  • C、侧卧位
  • D、半坐卧位

正确答案:B

第5题:

患者,男,8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5年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为患者安置

A.中凹位
B.半坐卧位
C.俯卧位
D.侧卧位
E.去枕仰卧位

答案:B
解析:
患者出现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采取半坐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同时腹内脏器对心肺压力减轻,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

第6题:

患者,女,58岁。心悸不安,胸闷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结代,宜选

A、莪术

B、三棱

C、丹参

D、水蛭

E、益母草


参考答案:C

第7题:

患者陈某,80岁,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近5年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为患者安置( )

A.中凹位

B.半坐卧位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去枕仰卧位


正确答案:B

第8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5岁,已婚,农民。2015年8月18日初诊。患者2天前受惊后出现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伴胸闷不舒。现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痰火扰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伴胸闷不舒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方剂名称: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连6g,山栀6g,竹茹12g,半夏6g,胆南星6g,全瓜蒌6g,陈皮9g,生姜6g,枳实6g,远志6g,菖蒲6g,酸枣仁6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心脉痹阻证可出现

A.心悸怔忡
B.心胸憋闷疼痛
C.胸痛时作时止
D.舌有紫斑

答案:A,B,C,D
解析:
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瘀阻心脉: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痰阻心脉: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寒凝心脉: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气滞心脉: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第10题:

心脉痹阻证可出现()

  • A、心悸怔忡
  • B、心胸憋闷疼痛
  • C、胸痛时作时止
  • D、舌有紫斑
  • E、脉涩

正确答案:A,B,C,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