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学高级)

试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题目

试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因(1)在筛板或其后水平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大多为血栓形成,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粥样硬化压迫有关。相关的血管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远视、小视盘也是好发因素。
(2)如果阻塞部位不是动静脉交叉处,可能为炎症性病,如视网膜血管炎。
(3)影响血管壁,引起凝血机制和血粘度增高的原因也与本病有关。高血粘滞性,如巨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可出现双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样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是一眼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有的病人在发作前有阵发性黑矇。
(2)患眼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
(3)视网膜混浊水肿,尤其是后极部,但在中心凹,可透见其深面的脉络膜橘红色反光,在周围灰白色水肿衬托下,形成樱桃红斑。
(4)视网膜动脉变细,少见视网膜出血。
(5)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但视盘苍白,视网膜萎缩,血管变细呈白线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1)降低眼压的措施,如压迫眼球,前房穿刺,球后麻醉,口服乙酰唑胺;
(2)其他方法还有吸入95%氧及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每小时10分钟;
(3)应用亚硝酸异戊酯或硝酸甘油含片,以及口服阿司匹林等。
(4)有巨细胞动脉炎,应用泼尼松对预防另一眼发病有效。
(5)应作系统性检查寻找病因,特别是心血管病,对因治疗,预防另一眼发病。
(6)有少部分眼在1~2个月后可能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可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力多有明显下降。眼底的特征是各象限的视网膜静脉纡曲、扩张,视网膜内出血、水肿,视盘水肿。分非缺血型和缺血型两种类型。
(1)非缺血型各分支静脉扩张、纡曲较轻,各象限视网膜有点状及火焰状出血,可有轻度的视盘水肿及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不显著。荧光造影显示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毛细血管渗漏,少有无灌注区。(2)缺血型占大多数。各象限明显的出血和水肿,静脉显著扩张,常见棉绒斑。荧光造影显示有广泛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发病3~4个月内60%以上出现虹膜新生血管。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视力常在O.1左右。

第2题: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A、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B、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C、糖尿病
  • D、玻璃体后脱离
  • E、视网膜血管炎

正确答案:A

第3题:

具有黄斑“樱桃红”典型体征的疾病是

A、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B、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C、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D、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E、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参考答案:C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 临床表现:视力锐减;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静脉亦可变细、血柱可间断呈串珠状;眼球无动静脉搏动;视网膜呈弥漫性灰白色水肿,后极部显著;黄斑呈樱桃红色。
治疗方法:分秒必争,积极抢救;血管扩张剂;降眼压药;支持疗法。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单选题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B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

糖尿病

D

玻璃体后脱离

E

视网膜血管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简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患眼视力突发无痛性丧失,某些病例发病前有阵发性黑矒史。90%的CRAO眼初诊视力在指数至光感之间。患者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极度迟缓,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表现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后极部尤为明显,混浊水肿呈苍白色或乳白色,中心凹呈樱桃红斑。视网膜动、静脉变细,严重阻塞病例,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均可见节段性血柱。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混浊消退,中心凹樱桃红斑也消失,遗留苍白色视盘和细窄的视网膜动脉。约有25%的急性CRAO眼有一支或多支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养部分或整个乳斑束,供血区视网膜呈一舌行橘红色区。约10%患眼睫状视网膜动脉保护了中心凹免于受累,2周后,80%的患眼视力提高到0.4以上。

第7题:

黄斑“樱桃红”征是下述哪种疾病的典型体征()

  • A、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B、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C、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D、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 E、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正确答案:C

第8题:

简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 临床表现:视力锐减;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静脉亦可变细、血柱可间断呈串珠状;眼球无动静脉搏动;视网膜呈弥漫性灰白色水肿,后极部显著;黄斑呈樱桃红色。
治疗方法:分秒必争,积极抢救;血管扩张剂;降眼压药;支持疗法。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力多有明显下降。眼底的特征是各象限的视网膜静脉纡曲、扩张,视网膜内出血、水肿,视盘水肿。分非缺血型和缺血型两种类型。
(1)非缺血型各分支静脉扩张、纡曲较轻,各象限视网膜有点状及火焰状出血,可有轻度的视盘水肿及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不显著。荧光造影显示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毛细血管渗漏,少有无灌注区。(2)缺血型占大多数。各象限明显的出血和水肿,静脉显著扩张,常见棉绒斑。荧光造影显示有广泛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发病3~4个月内60%以上出现虹膜新生血管。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视力常在O.1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正确答案: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因(1)在筛板或其后水平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大多为血栓形成,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粥样硬化压迫有关。相关的血管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远视、小视盘也是好发因素。
(2)如果阻塞部位不是动静脉交叉处,可能为炎症性病,如视网膜血管炎。
(3)影响血管壁,引起凝血机制和血粘度增高的原因也与本病有关。高血粘滞性,如巨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可出现双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样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是一眼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有的病人在发作前有阵发性黑矇。
(2)患眼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
(3)视网膜混浊水肿,尤其是后极部,但在中心凹,可透见其深面的脉络膜橘红色反光,在周围灰白色水肿衬托下,形成樱桃红斑。
(4)视网膜动脉变细,少见视网膜出血。
(5)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但视盘苍白,视网膜萎缩,血管变细呈白线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1)降低眼压的措施,如压迫眼球,前房穿刺,球后麻醉,口服乙酰唑胺;
(2)其他方法还有吸入95%氧及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每小时10分钟;
(3)应用亚硝酸异戊酯或硝酸甘油含片,以及口服阿司匹林等。
(4)有巨细胞动脉炎,应用泼尼松对预防另一眼发病有效。
(5)应作系统性检查寻找病因,特别是心血管病,对因治疗,预防另一眼发病。
(6)有少部分眼在1~2个月后可能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可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