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意思是()
第1题: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中的"散"意思是( )
A、散漫
B、分别
C、散布
D、论述
E、零星
第2题: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出自哪本古籍
A、《内经》
B、《诸病源候论》
C、《中藏经》
D、《金匮要略》
E、《备急千金要方》
第3题: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市内经》
C.《诸病源侯论》
D.《神农木草经》
E.《中藏经》
第4题:
第六段: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30)。《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35)。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第5题:
第6题: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见于哪部著作
A、《诸病源候论》
B、《金匮要略》
C、《内经》
D、《类证治裁》
E、《张氏医通》
第7题:
A、《内经》
B、《丹溪心法.伤风》
C、《仁斋直指方.诸风》
D、《诸病源侯论》
第8题: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 ),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五常政大论》
第9题:
最先确立辨证论治理论和治疗法规的著作是()。
A《类证治栽》
B《景岳全书》
C《伤寒杂病论》
D《诸病源侯总论》
E《黄帝内经》
第10题:
张子和认为,《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飨泄”的病证,病根在风,治本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