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

简述蛋白质抗原的制备方法。

题目

简述蛋白质抗原的制备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制备蛋白质抗原时破碎组织细胞最简便的方法为

A.反复冻融法

B.超声破碎法

C.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D.自溶法

E.酶处理法


正确答案:A

第2题:

简述蛋白质抗原的外源性提呈途径。


正确答案:即MHC-II类限制的抗原提呈途径,主要涉及抗原提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抗原肽被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
(1)APC对外源抗原的摄取和加工
(2)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转运
M.HC-II类分子在内质网腔中被合成,经折叠后插在内质网膜上。MHC-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区被Ia相关的恒定链(Ii)的II类链短肽(CLIP,或称“榫子”)所封闭,在Ii胞浆端的信号肽引导下进入内吞系统与外源性抗原相遇。
在内吞系统中Ii被降解,但CLIP仍结合在MHC-II类分子上,因此不能与抗原肽结合。
而溶酶体内有HLA-DM可与MHC-II类分子作用,将CLIP从MHC-II类分子上解离,抗原肽随之结合到MHCII类分子上,形成复合体通过胞内转运或胞吐作用表达于APC表面,并被提呈给CD4+T细胞的TCR识别。

第3题:

简述常用的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

第4题:

简述痰涂片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 (1)使用一端有磨砂面的无划痕的新玻片,经脱脂干燥、清洁后备用;
(2)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注明实验序号及标本序号;
(3)确保玻片上的编号与痰盒上的编号相同。
(4)小心打开承载痰标本的容器,防止产生气溶胶或使标本外溢。
(5)仔细观察标本,使用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中干酪样、脓样或可疑部分约0、05ml,于玻片正面均匀涂抹成10×20mm的卵圆形痰膜。
(6)痰膜朝上静置自然干燥后(一般约需要30分钟)进行染色镜检。
(7)为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严禁在涂抹痰标本的同时对载玻片进行加热。涂抹完毕后的痰标本,在结果报告前应暂时保留。

第5题:

简述固体分散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关键及适应的药物或载体材料。


正确答案: (1)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匀,加热熔融后迅速冷却成固体。本法的关键是应由高温迅速冷却,使多个胶态晶核迅速形成,得到高度分散的药物,而不是析出粗晶。该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载体。多用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载体材料,如PEG类、枸橼酸、糖类等。也可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使之迅速收缩、凝固成丸,这样制成的固体分散体俗称滴丸。
(2)溶剂法:又称共沉淀法或共蒸发法。药物与载体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溶剂后得到药物在载体中混合而成的共沉淀固体分散体,经干燥即得。本法的关键是有机溶剂的选择。固体分散体内存在少量未除尽的溶剂时,易引起药物的重结晶而降低主药的分散度。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无水乙醇、乙醇、丙酮等。该法适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可选用能溶于水、有机溶剂及熔点高、对热不稳定的载体材料,如PVP类、甘露糖、半乳糖、胆酸类等。
(3)溶剂-熔融法:凡适用于熔融法的载体材料皆可采用。将药物先溶于少量有机溶剂中,再与熔化了的载体均匀混合,蒸去有机溶剂,冷却固化后即得。本法的制备关键是骤冷及有机溶剂的选择。毒性很小的有机溶剂也可不蒸去,但一般不得超过10%,否则难以形成脆而易碎的固体分散体。本法可用于液态药物或剂量小于50mg的固体药物。

第6题:

制备抗原时,根据分子量不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盐析法

B、凝胶层析法

C、离子交换层析法

D、亲和层析法

E、有机溶剂沉淀法


参考答案:B

第7题:

简述入炉煤粉试样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 入炉煤粉的试样不须磨细,但要按要求进行缩分,将煤粉试样倒入方盘内,摊成厚度为2~3mm的薄层,将它分成若干个小方块,再用平底小铲按顺序或一定间隔取样,取样点不得少于9个,每点取样量约为5g,此样充分混匀后作为分析试样。

第8题:

简述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提呈过程。


正确答案:APC摄取的外源性抗原在内体中降解成肽,与MHCⅡ类分子(在内质网合成)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加工中需要Ii链和HLA-DM分子的参与。Ii链与MHCⅡ类分子的转运有关,并通过CLIP封闭MHCⅡ类分子的肽结合部位,阻止Ⅱ类分子在内质网中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HLA-DM分子促使CLIP从MHCⅡ类分子肽结合区解离,有利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第9题:

简述血浆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将采集的抗凝全血1500~3000r/min离心15min,上层即为血浆,吸出置于合适的容器中,备用。

第10题:

简述啤酒控制样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 选择稳定工艺生产的11度(或10度)青岛啤酒,如果没有青岛啤酒,也可以选择工厂内其他主要类型的产品。为保证指标的稳定性、一致性,要求酒液为单滤(非兑滤),过滤时避开酒头、酒尾且过程稳定,数量应保证控制样制备的需要。过滤后清酒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公司的内控标准,满罐后至少稳定12小时,确保酒体的均匀性。 控制样使用355mL(或相近规格)听(或瓶)进行包装。在控制样包装过程中装酒机、杀菌机等设备保持运行正常,杀菌后的控制样立即通知生产库单独存放。开始灌装后1小时,在杀菌机入口处将啤酒分段,后面生产的产品作为控制样,间隔固定时间在杀菌机出口(或喷码处)随机抽取一个控制样进行均匀性的评价,用于均匀性评价的样品数量须不少于10个。运行Anton Paar(或SCABA)啤酒分析仪检测所抽取控制样的原麦汁浓度,如实验室未配置相关仪器也可以使用比重瓶法检测样品的外观浓度。所有检测结果应在X±0.02oP范围内(X:控制样原麦汁浓度或外观浓度的平均值),确保控制样的一致性。如检测结果显示较大波动,则此批产品不能作为控制样使用,需重新制备。
包装后的控制样在常温(>15℃)下存放5-6个星期后转入0-5℃恒温室内进行低温贮存,直至此批控制样使用结束或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