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医师)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患者,男性,45岁。晨起突感腰部皮肤灼热刺痛,皮肤潮红,继而呈簇集状大片血疹,3日后变为水疱,如黄豆大小,三五成群,排列如带状,疼痛剧烈,伴见烦躁易怒,口苦口渴。T38.5℃。

题目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患者,男性,45岁。晨起突感腰部皮肤灼热刺痛,皮肤潮红,继而呈簇集状大片血疹,3日后变为水疱,如黄豆大小,三五成群,排列如带状,疼痛剧烈,伴见烦躁易怒,口苦口渴。T38.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诊断依据、证型;并写出治法、主方、用药和外治法)患者,女性,24岁。全身出现风团4日。患者4日前因食牛肉后全身出现风团,风团鲜红,瘙痒,伴腹部疼痛,腹泻,口干。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正确答案: 诊断:瘾疹(荨麻疹)。
诊断依据:有食牛肉史;全身出现风团,风团鲜红、瘙痒,伴腹部疼痛。
证型:胃肠积热型。
治法:疏风清热,通腑行滞。
主方:防风通圣散加减。
用药:防风、荆芥、生大黄、厚朴、枳壳、川芎、黄芩、甘草。
外治法:可选用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搽。

第2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0岁。自觉阴部生疮,肿胀已化脓、疼痛,行动艰难,伴高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腻。


正确答案: 诊断:阴疮。
证型:热毒型。
辨证分析:感染邪毒,或湿热毒邪蕴积于下,伏于肝经,与血相搏,郁结成疮。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主方:仙方活命饮
用药:金银花、甘草、天花粉、防风、穿山甲、皂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贝母、白芷、陈皮。

第3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患者,女性,25岁。于游泳后第2日自觉目赤胀痛,怕光,流泪,双眼分泌物多,伴见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正确答案: 诊断:目赤肿痛。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少商、上星。
操作: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第4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30岁。自觉阴部生疮,肿胀已化脓、疼痛,行动艰难,伴高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腻。

正确答案: 诊断:阴疮。
证型:热毒型。
辨证分析:感染邪毒,或湿热毒邪蕴积于下,伏于肝经,与血相搏,郁结成疮。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主方:仙方活命饮
用药:金银花、甘草、天花粉、防风、穿山甲、皂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贝母、白芷、陈皮。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患者,女性,38岁。因家中琐事与丈夫争吵,突然昏厥在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唇青紫,牙关紧闭,手足厥冷,手足阵阵抽搐,脉微。


正确答案: 诊断:晕厥。
辨证:实证(经气逆乱)。
治法:苏厥醒神。以督脉及手厥明经穴为主。
处方: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合谷、太冲。
操作: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合谷、太冲用泻法;涌泉平补平泻。

第6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诊断依据、证型;并写出治法、主方、用药和外治法)患者,女性,23岁。头面、上肢红肿、丘疹4天。患者4天前染发后出现颜面部红肿、随之出现丘疹,瘙痒剧烈,渗出不多。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正确答案: 诊断:接触性皮炎。
诊断依据:有明确的接触史;颜面部红肿、丘疹,渗出不多,瘙痒剧烈。
证型:风热壅盛型。
治法:疏风清热。
主方:消风散加减。
用药:荆芥、防风、黄芩、蝉蜕、苦参、当归、生地、连翘、牛蒡子、甘草。
外治法: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

第7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及用药)患者,女性,23岁,教师。素有痰饮,每遇季节变换或感冒即发,发则喘息气逆,喉间水鸡声,痰多而咳少,形寒。喘剧则不能卧。苔白,脉浮滑。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咳嗽上气。
证型:寒饮郁肺。
辨证分析:患者素有痰饮内伏,在外感风寒时诱发。当寒邪入肺,引动伏痰,肺气逆而不降,出现咳嗽气喘;痰阻气道,气触其痰,痰气搏击,故见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形寒、舌苔白、脉浮滑均为寒饮郁肺征象。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加减。
用药: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半夏、大枣。

第8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患者,男性,18个月。5个月前断奶后寄养在外地亲戚家,采用人工喂养,一直以稀饭为主食,消瘦,体重8.5kg,皮下脂肪减少,腹部用两指捏起约0.3cm。面色萎黄,毛发色黄、稀疏,大便经常溏薄,舌淡,脉细缓。


正确答案: 诊断:疳证(疳积)。
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健脾益胃,化滞消疳。以足阳明经穴、胃之募穴及奇穴为主。
处方:中脘、足三里、四缝、天枢。
操作:中脘、天枢用毫针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四缝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针后轻轻挤出液体,并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对婴幼儿可采取速刺不留针。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第9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和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处方和操作)患者,男性,40岁。素喜饮酒及食辛辣之品,近日出现牙痛,其痛剧烈,齿龈红肿、痛及颊腮、口臭异常,每饮冷水可缓解,舌质红,苔黄口渴,脉弦数。


正确答案: 诊断:牙痛。
辨证:实火牙痛(胃火牙痛)。
治法: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操作:诸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3分钟。

第10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25岁。肛门潮湿不适2月余。肛门部可见乳头状肿物,肿块表面糜烂有渗液,有臭味,肿块基底潮红,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肛门臊疣。
证型:湿热下注。
辨证分析:患者肛门潮湿不适,肿块表面糜烂有渗液,有臭味,肿块基底潮红,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故辨为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萆薢渗湿汤加减。
用药:萆薢、赤茯苓、薏苡仁、黄柏、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