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如何?

题目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性,30岁。发现HBsAg10年,ALT时有增高。近3周来食欲缺乏,尿黄,明显乏力,齿龈出血,近2周尿少。查体:神清,扑翼样震颤(+)。化验:

A、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中度

B、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

C、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

D、乙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重型

E、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参考答案:C

第2题: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

C.病毒性肝炎,甲型,HBV携带者

D.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E.病毒性肝炎,甲乙型重叠感染,慢性轻度


正确答案:D

第3题:

多在秋、冬季发病的病毒性肝炎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乙型病毒性肝炎

C.丙型病毒性肝炎

D.丁型病毒性肝炎

E.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A

第4题:

病毒性肝炎中一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最高。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如何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在围生期的传播?


答案:
解析:
(1)加强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食物。
(2)患乙肝的育龄妇女必须避孕,肝炎痊愈后至少半年,最好2年后怀孕。
(3)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相关抗原(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特别注意防止产道损伤及新生儿产伤、窒息、羊水吸入等,以减少母源传染。新生儿不宜母乳喂养,妊娠中、晚期孕妇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或乙肝疫苗可降低母婴传染。
(4)乙肝免疫预防: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0.5mL,生后1个月、3个月各再注射1次可达到被动免疫效果。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肌内注射乙肝疫苗10~20μg,出生后1个月、6个月各再注射10~20μg,可达到主动免疫效果。

第6题:

关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叙述错误的是

A、拉米夫定为一种反转录酶抑制剂,具有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的功能

B、适用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拉米夫定不能清除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核内的cccDNA

D、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变异

E、拉米夫定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参考答案:B

第7题:

该患者诊断是

A.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疽型

B.病毒性肝炎,甲乙型混合感染,急性黄疽型

C.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

D.病毒性肝炎,乙型,HAV携带者

E.病毒性肝炎,甲型,HBV携带者


正确答案:A

第8题:

需依赖HBV感染,与HBV同时感染或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基础上重叠感染的是

A. 甲型病毒性肝炎

B. 乙型病毒性肝炎

C. 丙型病毒性肝炎

D. 丁型病毒性肝炎

E. 戊型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D

第9题:

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各是如何传播的?肝炎患者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
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
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
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
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
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2)疲乏无力
(3)尿黄如茶
(4)发热
(5)肝区痛(
(6)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和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