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科学

放牧饲养猪群内为便于观察母猪发情以便适时配种,可以在群内放养1—2头公猪。

题目

放牧饲养猪群内为便于观察母猪发情以便适时配种,可以在群内放养1—2头公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反映了畜群内适繁母畜的发情和配种情况。

A、受胎率

B、受配率

C、分娩率

D、产子率


参考答案:A

第2题:

配种前短期优势主要是对体况差,哺乳期配种及初配母猪,在配种前2周,提高饲粮量和饲养水平,以达到复膘,促进正常发情和增加排卵,提高产仔数的饲喂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结合生产实际谈谈如何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及适时配种工作?


本题答案:(1)外部观察法
(2)试情法
(3)呆立反应
(4)根据母猪年龄
(5)母猪外阴变化

第4题:

使用未配种后备母猪记录表记录的没有发情的后备母猪应该?()

  • A、注射PG600
  • B、淘汰
  • C、仍不配种

正确答案:A

第5题:

母猪饲养采用定位栏的优点包括()

  • A、可减少猪舍的建筑面积,节约猪场建设土地,减少建筑投资
  • B、方便管理,增加可操作性,母猪不争食,不打闹
  • C、根据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可适当添加或限饲,便于猪只防疫消毒,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 D、便于观察发情期及配种,便于输精或本交,提高受精率
  • E、避免相互干扰,减少机械性流产

正确答案:A,B,C,D,E

第6题:

应该如何管理群养母猪的尽量降低配种后的应激?


正确答案: 母猪配种之后组群关入圈中时要小心,在封闭舍中最好尽可能早地(在第二资助配种后3天内),在配种后将已配母猪组群,但要有足够数量的已配母猪时才组群,为了尽量减少咬架,所有的母猪要组群并能同时进入新的圈舍,将已配母猪小群(6-8只)饲养能使此过程容易完成,对于那些由于设施设计问题而致使在配种后必须转移到圈舍中的母猪应该在配种后的第二天进行重新安置。
舍饲类型妊娠期间,母猪大群或小群饲养都行,但是,最新证据表明,与大群饲养相比,妊娠头30天母猪小群饲养(4头或5头/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仔率及较大的窝产仔猪。
在封闭舍中,保持小规模猪群(6-8头或更少)以减少与等级排序有关的咬伤引起的应激。较大的猪群(15-20头)可在室外饲养,在室外逃脱攻击的机会多,群饲母猪成功的关键是应用一个能控制摄食和母猪体况并尽量减少攻击行为的饲养体系。
妊娠期间饲养在室外的母猪典型地具有较大群体(15-20头/圈),虽然主观希望,但常常不可能同时完成组群和进入妊娠圈,结果,可能需要向妊娠圈长时间补充母猪,直到达到圈容量为止。只要新配的母猪(配种之后的第二天)添入群体,一些咬架和群序重建就会继续。但是,在室外由于有更多的机会逃脱别的母猪的攻击行为,这个问题还是容易处理的。
另一个解决集群的办法是,先让母猪组成较小群体,妊娠三周,经过了胎儿死亡的关键时期——之后,再将两个小群体并入新圈组成大群体。

第7题:

母猪发情何时配种?


正确答案: 母猪必须准确选择配种时机,及时配种,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准确选择配种时机一看阴户,发情母猪由充血红肿变为紫红暗淡,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皱纹;二看粘液,发情母猪阴门流出浓浊粘液,往往粘有垫草;三看表情,发情母猪呆滞,人用手压其背腰,呆立不动,此时配种受胎率最高;四看年龄,俗话说“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即老母猪发情持续时间短,当天发情下午配;后备母猪发情期较长,一般于第三天配,中年母猪在第二天配。为了确保受胎,增加产仔数,通常进行重复配种,即隔8~12小时再配一次。对于个别优种猪,发情症状往往不明显,必须认真观察,或采用公猪试情,适时配种。

第8题:

繁殖母猪群可以分为()

A.待配母猪群

B.生长肥育群

C.哺乳母猪群

D.妊娠母猪群

E.后备母猪群


本题答案:A, C, D

第9题:

给母猪群的疫苗通常要求记录什么信息?()

  • A、剂量,母猪所在位置和妊娠阶段
  • B、为某一特定保护而给药的周配种猪群
  • C、胎次,过去活产史和品种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如果母猪再次配种的间隔很短(少于18天)那么()。

  • A、母猪状况不正常
  • B、母猪已经怀孕了,但是流产了
  • C、母猪在配种时没有发情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