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

药物治疗是应注意观察什么?

题目

药物治疗是应注意观察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使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时应注意的是( )

A、应快速静脉滴注

B、监测肾功能、电解质

C、使用前观察药物有无结晶

D、监测血浆渗透压

E、观察用药效果、尿量


参考答案:ABCDE

第2题:

针对首选的治疗药物,哪项内容不是应注意观察的内容

A、尿量
B、呼吸
C、体温
D、膝腱反射
E、血压

答案:C
解析:
使用硫酸镁注意事项:护士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均应监测孕妇血压,同时还应检测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尿少提示排泄功能受抑制,镁离子易积蓄而发生中毒,并随时准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及时予以解毒。10%葡萄糖酸钙10ml在静脉推注时宜在3分钟以上推完,必要时可每小时重复一次,直至呼吸、排尿和神经抑制恢复正常,但24小时内不超过8次。选择答案C。

第3题:

针对首选的治疗药物,哪项内容不是应注意观察的内容A.血压B.尿量C.呼吸SXB

针对首选的治疗药物,哪项内容不是应注意观察的内容

A.血压

B.尿量

C.呼吸

D.体温

E.膝腱反射


正确答案:D
使用硫酸镁注意事项:护士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均应监测孕妇血压,同时还应检测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尿少提示排泄功能受抑制,镁离子易积蓄而发生中毒,并随时准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及时予以解毒10%葡萄糖酸钙10ml在静脉推注时宜在3分钟以上推完,必要时可每小时重复一次,直至呼吸、排尿和神经抑制恢复正常,但24小时内不超过8次。

第4题:

术前用强心甙类药物治疗者,麻醉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①术前应给予阿托品,以防强心甙的迷走作用而诱发心律失常,心率快者可改用东莨菪碱;
②硫喷妥钠有对抗强心甙的作用;
③安定类用于洋地黄化病人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④氯胺酮可降低心肌对强心甙的耐受性,不宜使用;
⑤洋地黄化病人用琥珀胆碱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用泮库溴铵可致心动过速甚或室性心律失常。吸入氟烷可致心动过缓或传导障碍;
⑥低钾血症可诱发洋地黄中毒。袢利尿药、羟丁酸钠的应用以及过度通气等均使血钾降低,故应慎用;
⑦高钙血症可增强洋地黄毒性,应慎用大钙剂。

第5题: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合理配伍用药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原则:
①为药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②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
③确定治疗目的选择合适药物
④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案
⑤选择合理配伍用药
⑥确定合适的疗程
⑦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结合
问题:
①两药或多药合用时,疗效应协同或相加
②药物不良反应互相抵制或减弱
③用药的风险与费用不增加
④使用简便,并且依从性好

第6题:

下列有关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错误的是

A、注意疼痛的变化

B、观察体温的变化

C、应早期起床活动

D、注意观察血尿情况

E、定时观察生命体征


参考答案:C

第7题:

吸痰时应注意观察什么?


正确答案: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呼吸情况变化,患者有无缺氧表现,吸出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及粘稠度,并观察气道和口腔粘膜有无损伤等。

第8题:

应用引流管时,应注意观察什么?


正确答案: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等,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受压,引流不畅的现象,引流袋的位置。

第9题:

使用药物氢氯噻嗪降压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应尤其注意观察()

  • A、心率
  • B、血压
  • C、血钠
  • D、血钾
  • E、肾功能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中毒性痢疾患者护理中应注意观察什么?


正确答案: 中毒性痢疾表现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的病理生理变化,常有高热、惊厥、昏迷和感染性休克。早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有的病例24小时后方出现典型的脓血便。且中毒性痢疾多发生于儿童,故观察难度更大,早期应密切注意:
(1)休克的观察:休克早期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口唇发绀,皮肤出现花斑,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此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收缩压若低于10kPa,应每小时测压1次;若低于7kPa,应每5~15分钟测量1次。细致观察尿量,详细记录。严重休克应留置尿管.每小时放尿1次,测尿比重及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在25mL以下,尿比重正常或稍低,为休克致肾血流量减少;若比重高于1.020,则说明少尿是由于血容量不足所致.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如尿量少,比重又低于1.016,则可能为肾功能衰竭,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并立即通知医生。
(2)呼吸衰竭及酸中毒:因脑循环障碍、脑水肿、缺氧,可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面色灰暗,憋气,呼吸不规则,应立即给氧并通知医生,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遇呼吸深而快,应考虑有酸中毒的可能,及时抽血查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3)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说明病情恶化。如体温持续在39℃以上,有可能发生惊厥、抽搐,应迅速物理降温,并每15~30分钟测温1次。必要时用人工冬眠降温。
(4)惊厥与抽搐:惊厥、抽搐是脑组织缺氧的表现,高热及刺激均可引起发作。发作时应观察有无窒息.谨防咬破舌头、摔伤、碰伤。
(5)胃肠道症状:细致观察大便量和性质。无大便时,应用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除可采集大便做常规检查外,还可降温和减轻肠道内脓血便及细菌毒素的刺激和吸收。此外应对呕吐、腹胀、腹痛等亦应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