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住院医师神经外科

男,48岁,右季肋部疼痛2个月,曾有肝炎病史。B超与CT检查:第Ⅷ肝段可见低密度病灶,直径8cm~10cm,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治疗应采用哪种方案最好A、中药治疗加放疗 B、肝右动脉结扎术 C、经腹腔动脉插管注药化疗后二期切除 D、周围静脉注药化疗 E、第Ⅷ肝段切除术

题目

男,48岁,右季肋部疼痛2个月,曾有肝炎病史。B超与CT检查:第Ⅷ肝段可见低密度病灶,直径8cm~10cm,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治疗应采用哪种方案最好

  • A、中药治疗加放疗 
  • B、肝右动脉结扎术 
  • C、经腹腔动脉插管注药化疗后二期切除 
  • D、周围静脉注药化疗 
  • E、第Ⅷ肝段切除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48 岁。右季肋区疼痛3 月,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 年。B 超检查见肝右叶巨大肿块。血AFP 增高。符合该肿瘤病理学特点的是()

A. 肿瘤组织间质较多

B. 癌细胞成胰管状排列

C. 癌细胞分泌黏液且血管少

D. 癌细胞与肝细胞类似

E. 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最多见


参考答案:D

第2题:

男性,41岁,右季肋部闷痛不适,消瘦,乏力2个月,曾有乙肝病史6年,下面哪项临床表现最有助于早期肝癌的诊断

A、轻度黄疸,少量腹水

B、右肋缘下触及肿大肝脏

C、B超检查右肝低回声团块影直径<3cm

D、巩膜黄疸,肝脏肿大

E、消瘦贫血,大量腹水


参考答案:C

第3题:

患者,男,45岁,肝炎病史20余年,近2个月来出现右侧季肋部持续胀痛,伴厌食、乏力和腹胀。查体:右侧肋缘下可触及肿大的肝,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AFP>1000Μg/L。确定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A、肝功能检查;

B、CT;

C、MRI;

D、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E、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答案:D

第4题:

男,45岁,右季肋区疼痛,Murphy征阳性,B超提示胆囊息肉,CT所见如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胆囊息肉
  • B、胆囊癌
  • C、慢性胆囊炎
  • D、胆囊转移癌
  • E、胆囊腺肌增生症

正确答案:B

第5题:

男性,45岁。肝炎病史20余年,近2个月来出现右侧季肋部持续胀痛,伴厌食、 乏力和腹胀。査体:右侧肋缘下可触及到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
有确定诊断意义的检査是
A.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B. CT C. MRI D.肝穿针吸细胞学检查


答案:D
解析:
①肝炎病史20余年,可经“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为肝癌。“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提示肝癌的可能性大。晚期肝硬化肝脏是缩小的,肝血管瘤虽可有肝大,但质地较软。②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査可确诊。选择性肝动脉造影、CT和MRI均为影像学检查,不能在病理上确诊肝癌。③确诊肝癌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甲胎蛋白(AFP)。CEA为癌胚抗原,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复发的判断。CA19-9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及复发监测。 PAS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第6题:

男,55岁。右季肋部疼痛2个月,逐渐加重,并伴有乏力,体重下降 6kg。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8年。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试验室检查是

A.碱性磷酸酶

B.谷氨酸转肽酶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甲胎蛋白

E.白蛋白


参考答案:D

第7题:

患者男,28岁,反复出现右季肋部胀痛,并伴寒战、高热,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CT

B、B超

C、血、尿淀粉酶

D、白细胞计数

E、胃酸游离度


参考答案:B

第8题:

男,41岁,发热、右季肋部疼痛十余天,请根据CT图像,选择最可能的诊断 ( )

A.肝癌

B.阿米巴肝脓肿

C.肝结核

D.肝囊肿

E.肝包虫病


正确答案:B    

第9题:

网胃呈梨形,位于()。

  • A、右季肋部
  • B、剑状软骨部
  • C、左季肋部
  • D、季肋部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男性,45岁,有肝炎病史20余年,近2个月来出现右侧季肋部持续胀痛,伴厌食、乏力和腹胀。体格检查:右侧肋缘下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AFP浓度高于:1000μg/L。有确定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 A、肝功能检查
  • B、CT检查
  • C、MRI检查
  • D、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 E、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