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住院医师医学检验科

简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原理、报告方式及临床意义。

题目

简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原理、报告方式及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中,"皮肤微血管经人工刺破后,血液流出到自行停止的时间"此试验为

A.束臂试验

B.出血时间(BT)测定

C.凝血时间(CT)测定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E.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APTT)测定


参考答案:B

第2题: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是( )

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B.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
C.血浆D-二聚体测定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E.出血时间(BT)测定

答案:A
解析:

第3题: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是( )

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B、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

C、血浆D-二聚体测定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E、出血时间(BT)测定


参考答案:A

第4题:

试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浸出液和适量的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测定是外源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PTR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X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③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2)P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DIC早期)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及MM等。
(3)PT及INR是监测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国人的INR值以2.0~3.0为宜。

第5题:

简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下列情况:
1.肝实质损伤,如肝炎及肝硬化。
2.维生素K缺乏及阻塞性黄疸。
3.DIC。
4.Ⅱ、Ⅴ、Ⅶ、Ⅹ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5.用香豆素等药物治疗后。

第6题:

凝血酶原(PT)时间测定实验中需在受检血浆中加入{page}


正确答案:B
PT检测需要受检血浆、组织凝血活酶和Ca2+的参与。

第7题: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Ca2+,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第8题:

关于凝血酶原时间检测,错误的是

A、不同批号的凝血活酶试剂,其ISI往往不同

B、每次(每批)PT测定都需要做正常对照值

C、凝血酶原时间的报告方式有多种

D、报告方式为PTR,在不同医院才具可比性

E、检测标本为贫血小板血浆


参考答案:D

第9题:

试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下列情况:①肝实质损伤,如肝炎及肝硬化。②维生素K缺乏及阻塞性黄疸。③DIC。④Ⅱ、Ⅴ、Ⅶ、Ⅹ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缺乏。⑤用华法林及香豆素类药物后。

第10题: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正确答案:参考值PT正常为11~13s,患者测定值超过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V、Ⅶ、X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2.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