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住院医师医学检验科

男性,64岁,因低热、乏力3月余就诊,两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RBC4.25×109/L.Hb134g/L,WBC19.1×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细胞15%、中性杆状核细胞2%、淋巴细胞83%,PLT15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系增生为主,幼淋细胞3%,淋巴细胞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题目

男性,64岁,因低热、乏力3月余就诊,两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RBC4.25×109/L.Hb134g/L,WBC19.1×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细胞15%、中性杆状核细胞2%、淋巴细胞83%,PLT15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系增生为主,幼淋细胞3%,淋巴细胞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男性,67岁,因低热、乏力两月余就诊,两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RBC4.25×109/L,Hb134g/L,WBC19.1×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细胞15%、中性杆状核细胞2%、淋巴细胞83%,PLT15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系增生为主,幼淋细胞3%,淋巴细胞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男性,45岁,发热乏力伴消瘦2个月,两侧颈部和腹股沟可触及数粒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结核菌素试验(-),骨髓检查正常。常用的化疗方案()。
A

CHOP

B

MOPP

C

DA

D

VDP

E

COP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男性,45岁,发热乏力伴消瘦2个月,两侧颈部和腹股沟可触及数粒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结核菌素试验(-),骨髓检查正常。常用的化疗方案()。

  • A、CHOP
  • B、MOPP
  • C、DA
  • D、VDP
  • E、COP

正确答案:A

第4题:

男性,45岁,发热乏力伴消瘦2个月,两侧颈部和腹股沟可触及数粒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结核菌素试验(-),骨髓检查正常。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A、放射治疗
  • B、手术治疗
  • C、干扰素
  • D、联合化疗
  • E、基因治疗

正确答案:D

第5题:

男性,67岁,因低热、乏力2个月余就诊,两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2cm,RBC4.25×109/L,Hb134g/L,WBC19.1×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细胞15%、中性杆状核细胞2%、淋巴细胞83%。PLT15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系增生为主,幼淋细胞3%,淋巴细胞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C

第6题:


男性,48岁,低热、盗汗、乏力伴消瘦1月余,左侧颈部和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触压无疼痛,脾肋下3cm,结核菌素试验(-),骨髓检查正常。

CHOP方案中环磷酰胺用量正确的是
A.750mg/m
B.450mg/m
C.850mg/m
D.1000mg/m
E.1200mg/m
F.1250mg/m

答案:A
解析:
患者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有低热、盗汗、乏力和消瘦等B症状,结核菌素试验(一),淋巴瘤可能性大。确诊需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学证据。淋巴瘤一般不建议穿刺活检,因为淋巴结内往往肿瘤组织和炎症共存,穿刺针常误穿至炎症组织而误诊。

第7题:


男性,48岁,低热、盗汗、乏力伴消瘦1月余,左侧颈部和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触压无疼痛,脾肋下3cm,结核菌素试验(-),骨髓检查正常。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化疗
B.手术
C.中医药治疗
D.放疗
E.生物治疗
F.热疗

答案:A
解析:
患者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有低热、盗汗、乏力和消瘦等B症状,结核菌素试验(一),淋巴瘤可能性大。确诊需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学证据。淋巴瘤一般不建议穿刺活检,因为淋巴结内往往肿瘤组织和炎症共存,穿刺针常误穿至炎症组织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