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4个月,出生后表现为气促、喂养困难,查体时发现患儿发育差,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连续机器样杂音,可触及震颤,水冲脉(+)。经心脏彩色超声患儿诊断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无其他心内畸形,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第1题:
有关黄斑的发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胚胎4个月时出现中心凹
B、婴儿出生后黄斑已发育完全
C、婴儿出生4个月时黄斑部发育完全
D、婴儿出生12个月时黄斑部发育完全
E、婴儿出生24个月时黄斑部发育完全
第2题:
患儿女,8个月。先天性幽门梗阻,出生后喂养困难,体重6.4 kg,判断其营养不良程度为
A. 无营养不良
B. 轻度营养不良
C. 中度营养不良
D. 重度营养不良
E. 极重度营养不良
第3题:
患儿女,13个月。生后3个月起青紫逐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该患儿最可能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第4题:
第5题:
患儿,1个月,出生以来喂养困难,哭闹时青紫明显,先患儿体温38.5℃,咳嗽。查体:肺部闻及少量湿罗音,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
如何为其进行护理?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答案: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2)测量四肢血压。(3)活动:卧床休息?嘱患者减少活动量,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5)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感冒或肺部感染等症状。(6)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7)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2)术后易出现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观察心律变化。(3)术前肺动脉高压患者,预防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4)维护左心功能:控制晶体入量,LAP不能高于CVP。(5)室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LAP、CVP、BP维持在保证有效心排出量的低水平,严格控制入量,加强利尿。(6)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控制血压平稳。
3、术后转出CICU(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2)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3)根据病情指导适量运动。
4、并发症护理 (1)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2)低心排 ①症状:平均动脉压<50mmhg,尿量<0.5ml/kg/h,中枢与末梢温差>4度,指端 发凉、苍白。 ②护理:充足氧供,加强呼吸道护理,镇静,避免不良刺激,确保血管活性药有效输入,必要时配合医生转CICU行呼吸支持或IABP辅助。(3)灌注肺 ①症状: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血痰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②护理:充足氧供,加强呼吸道护理,镇静,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配合医生转CICU行呼吸支持。(4)心律失常 ①常见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实行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②护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必要时行心电图检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第6题:
(62~6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宫内窘迫.出生时青紫,呼吸浅,不规则,肌张力增强
B.足月儿,生后4天,气促,口吐泡沫,唇周青紫
C.出生后窒息,复苏后气促,青紫,肺有粗湿啰音
D.孕34周出生,生后4小时,呼吸困难呻吟,青紫
E.孕40周出生,剖宫产,生后4小时,气促。肺部X线示肺纹理增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有的表现为
第7题: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可有的表现为
A.宫内窘迫.出生时青紫,呼吸浅,不规则,肌张力增强
B.足月儿,生后4天,气促,口吐泡沫,唇周青紫
C.出生后窒息,复苏后气促,青紫,肺有粗湿啰音
D.孕34周出生,生后4小时,呼吸困难呻吟,青紫
E.孕40周出生,剖宫产,生后4小时,气促。肺部X线示肺纹理增粗
第8题:
患儿女,13个月。生后3个月起青紫逐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对该患儿的治疗最终应采取
A.内科保守治疗
B.发病时内科用药
C.中医中药治疗
D.近期手术治疗
E.成年后手术治疗
第9题:
3岁小儿,因生长发育迟缓来院就诊,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落后。经检查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在入院评估中发现该患儿精神、食欲差,嗜睡、少哭少动,根据该患儿所患疾病,护士还可能发现的问题是A、体温过高
B、心动过速
C、腹胀便秘
D、喂养过度
E、神经兴奋性增加
对于此类疾病,为预防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应当及时开始治疗,正确的时间是A、生后1~2个月内
B、生后3~4个月内
C、生后5~6个月内
D、生后7~8个月内
E、生后9~10个月内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