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压站压缩机工

空压站7#压缩机紧急停车如何操作?

题目

空压站7#压缩机紧急停车如何操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切断主机电源;
(2)打开出口放空阀;
(3)关闭送气阀;
(4)其余按正常停车操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启动紧急停炉操作时压缩机停车。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压缩机紧急停车应先() 

  • A、关闭电源
  • B、泄压

正确答案:A

第3题:

空压站5#压缩机启动后如何升压?


正确答案: (1)球罐出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缓慢关闭放空阀;
(2)缓慢打开球罐进气阀,直到出口压力达到所需工况。

第4题:

压缩机某级压力超压,应进行()操作。

  • A、正常停车
  • B、紧急停车
  • C、减进气量

正确答案:B

第5题:

氮氢压缩机紧急停车和长期停车的操作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紧急停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再关闭压缩氮气的出口阀和进口阀,最后做长期停车操作步骤中的其它工作,并将情况如实记录。

第6题:

CNG站压缩机在什麽情况下要紧急停车?


正确答案: 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进行检查和处理:
(1)任意级排气压力值超过允许值,并继续升高。
(2)压缩机任一部位温度升高异常。
(3)突然停水、断油、电机某相断电或部份断电。如因断水而停车,应待机器自然冷却后再通水,不允许马上向热气缸送冷却水,否则气缸会因收缩不均而炸裂。
(4)有的不正常响声,或发现机身、气缸有裂纹甚至断裂等异常情况。
(5)自动、连锁保护装置失灵;
(6)指示仪表损坏;
(7)电动机出现的故障。
(8) 有危及机器或人身安全的情况。

第7题:

循环气压缩机紧急停车,氧化系统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①氧气混合站系统作紧急停车处理;
②循环压缩机按紧急停车处理;
③氧气混合站下游的放空阀放空后视反应器出口温差变化来决定是否放空;
④开循环气系统小循环阀,切断反应器进出口循环气阀;
⑤切断二氧化碳脱除系统与氧化岗位联系的截止阀;
⑥将尾气回收压缩机原尾气回收改N2充压;
⑦视循环压缩机故障原因,反应器降温或保温。

第8题:

紧急停车对压缩机组没有什么坏处,因此操作中可随意使用紧急停车按钮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小型空分设备临时停车和紧急停车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 (1)临时停车
某一机械或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暂时不需要氧气、氮气,而在近几个小时内马上要求继续供氧的,可按临时停车操作方法进行:
1)打开氮气放空阀,关闭送氧、送氮和馏分排出阀,然后用氮气放空阀控制低压压力;
2)关闭节-2、节-4阀,以保持中压压力;
3)关闭通-6阀,切断膨胀机电源;
4)关闭节-1阀和高压空气总进口阀,保持热交换器的冷量,然后打开油水分离器吹除阀;
5)通知空压机操作者按正常次序停车;
6)停车期应注意:凡是塔内保存着压力,应有人值班,并注意塔内压力的变化;若是采取这种方法长期、经常间断制氧的话,分馏塔上阀门的密封性应良好;注意乙炔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的分析;严格注意空压机油量和油质,如发现分馏塔里有油迹应及时清洗;要注意分馏塔定期的加热吹除。
(2)紧急停车
若紧急停电或设备发生事故时,应采取紧急停车,操作方法是:
1)迅速关闭通-6阀,并切断膨胀机的电源开关;
2)关闭节-1阀和高压空气总进口阀,关闭节-2、节-4阀,关闭氧、氮送出阀和馏分排出阀,然后用氮气放空阀来保持低压压力;
3)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下步工作的准备,待故障处理完毕后再进行开车。新流程的小型空分设备的临时停车和紧急停车也可参照575题的操作步骤。

第10题:

小型空分设备紧急停车和临时停车后如何进行再启动?


正确答案: (1)按正常启动程序启动空压机和纯化器
在纯化器压力升到2MPa后,缓慢开启空气进分馏塔的总阀。然后根据设备停车时间的长短和液面的高低,决定高压压力及节-2、节-4阀的开度。
若停车时间已很长,已几乎没有液面,则应按正常启动步骤进行。
若停车时间较短,液面较满,则应先打开节-l阀,保持高压压力,并略高于停车前的压力。再打开节-2、节-4阀到停车前开度,然后再启动膨胀机。打开氧气放空阀,控制氧流量压差在1.5kPa(10cm四氯化碳柱),用氮放空阀来控制低压压力在0.05MPa左右。
(2)分馏塔启动后,根据T2和T3温度来调节膨胀机和节-1阀的开度,使液氧液面恢复到正常液面。要及时地分析下塔和上塔产品的纯度,当产品纯度达到规定要求时就可送氧、送氮。纯度的调整方法同正常启动时相同。
(3)临时停车后恢复操作的注意事项:
1)开启阀门应缓慢,特别是各节流阀,以免塔内工况的急剧变化;
2)注意各部位的压力不要超过正常工作压力。必要时应开大节-2、节-4阀,然后再关小;
3)注意液氧液面不能过低,并要注意液氧中乙炔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必要时应排除液氧,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