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

分析常用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及其在制定运动处方中的意义。

题目

分析常用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及其在制定运动处方中的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常用的体质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形态指标、机能指标和()。

  • A、身体结构指标
  • B、运动技能指标
  • C、心理健康指标
  • D、身体素质指标

正确答案:D

第2题:

下面常用的体质测量指标中,属于身体素质指标的是:()

  • A、身高
  • B、肺活量
  • C、台阶指数
  • D、柔韧性

正确答案:D

第3题:

试述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血气分析包括血气和血液酸碱度的测定,临床上常用指标有:
(1)动脉血氧分压(PaO):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12.7~13.3kPa(95~100mmHg)。PaO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泡气体氧分压(PO),PO取决于肺的通气功能,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通气功能情况。PaO高低影响血氧饱和度,关系到组织氧的供应。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是指血液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正常值为97%。SaO下降,血氧含量也下降,组织供氧减少。
(3)动脉血氧含量(CaO):指每升动脉血中含有多少毫升氧量,包括物理溶解氧和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总和。代表血液带氧量。正常值为150~200mL/L。吸入气体氧含量不足及血红蛋白量下降,均可使血氧含量降低,影响组织供氧。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指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4.7~6kPa(34~45mmHg)。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强,PaCO基本上可以反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故可以作为通气功能的指标。
(5)重碳酸盐(HCO):实际重碳酸盐(AB)是指人体血浆中HCO的实际含量。标准重碳酸盐(SB)是指动脉血在37℃、SaO100%、PaCO5.3kPa条件下HCO的含量。正常人AB=SB,正常值为22~27mmol/L。AB、SB均为测定血液中HCO含量,故可用作代谢性指标。
(6)pH值: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代表血液酸碱度。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pH值下降提示酸中毒;pH值增大提示碱中毒。
(7)剩余碱(BE):是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区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需加酸的量以正值表示,碱量以负值表示。全血BE正常值为-3.0~(+3.0±2.3)mmol/L。BE正值增大,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E负值增大,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8)二氧化碳总量(T-CO):包括血液中游离状态及结合状态CO总的含量。正常值为24~32mmol/L。由于所含物质主要为HCO,故其临床意义与HCO相似。

第4题:

身体素质指标是指()


正确答案:力量、爆发力、悬垂力、柔韧性、耐力、灵敏度、平衡性等

第5题:

专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很好,所以不需要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只需要制定竞技运动处方。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运动处方制定程序为:一般体检、机能及身体素质检查(运动负荷试验、体力测验)、();()、复查及信息反馈、重新修订处方内容


正确答案:运动处方制定、督促落实锻炼计划

第7题:

怎样评价身体素质练习效果。


正确答案: (1)身体素质评价是对身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平衡等基本素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2)身体素质包括对影响其素质的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和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状况的评价;
(3)身体素质对其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作用的评价;
(4)身体素质评价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的发展和锻炼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第8题:

简述体育运动中身体素质测量评价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
2、诊断与评价学生身体素质水平
3、预测学生的运动能力,为运动选材提供依据
4、评价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5、为该进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等

第9题:

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与评价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1)通过测评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2)为运动选材、预测运动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3)客观评价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4)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第10题:

简述身体素质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1、身体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发展智力。
3、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4、发展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