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理论知识

简述井下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题目

简述井下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安全措施是指预防煤矿井下事故发生和防止煤矿井下事故扩大的各种( )。

A.技术规定

B.技术措施

C.组织措施

D.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BD

第2题:

井下事故处置要点?


正确答案: 灾害特性:1、空间狭小,救援行动展开困难2、井下供氧不足,可能存在有毒或可燃气体,增加救人难度。3、环境复杂,器材少,救援行动受限。
处置措施:1、侦察询问落井人员自然情况、周边及井下环境2、落井人员未受伤或神智较清醒,直接提升3、受伤或已昏迷,井体无垮塌危险,可下井救援4、空间仅容一人上下时,可倒置下降提升被救者5、井口狭小不能下人或已垮塌时,调集挖掘机到场,从侧面挖道或打井穿洞救人6、现场医疗人员确定被救者死亡后,应该交公安机关处理。
特别警示:1、加强个人防护,支撑固定井壁作业。2、井口周围人员要少,防止踩塌井口或掉落物品3、救援三脚支架固定必须牢固4、井口人员与井下人员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情况5、通过送风机、氧气瓶或空气呼吸器及时向井下送风输氧。

第3题:

装卸作业人员应根据作业特点掌握预防和处置()、()、()、()、()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答案: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灼伤

第4题:

简述矿山事故中井下煤尘爆炸,一氧化碳中毒的自救措施。


正确答案:听到爆炸声音后应赶快张大口,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
1.如出现头痛、耳鸣、心跳加快、四肢无力、呕吐、流清水鼻涕、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流泪等症状,必须迅速戴好自救器。若没有自救器,必须用毛巾或衣服浸水后捂住鼻、口撤离至新鲜风流处。在可能的情况下,彻离险区后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2.中毒者已失去彻底现场的能力时,应迎面俯卧在水沟,用毛巾,口罩,衣物等浸湿后,遮住口鼻等待救援。

第5题:

简述氨气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氨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形成大面积扩散区。
(二)易发生爆炸燃烧。氨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三)毒性强,处置难度大。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眼灼伤,吸入浓度高、量大的氨气能致人死亡。发生泄漏的部位、压力等因素各不相同,灾情复杂、危险性大,处置专业技术要求高。
处置措施:
(一)侦察检测,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
2、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
4、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及走向。
5、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6、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交通道路等情况。
7、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8、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3、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三)禁绝火源,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消除警戒区内一切可能引起爆炸燃烧的条件。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戴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四)安全防护,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五)生命救助,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六)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医疗急救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七)现场供水,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八)稀释降毒,
1、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稀释不宜使用直流水,以节约用水、增强稀释降毒效果。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2、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的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十)输转倒罐,
1、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和单位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烃泵倒罐可分为现场倒罐和异地倒罐两种。
2、惰性气体置换。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事故罐内的氨气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
3、利用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产生的自然压力差将事故罐的氨气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降低危险程度。
4、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
(十一)化学中和,储罐、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将泄漏的液氨导流至稀盐酸溶液中,使其中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
(十二)浸泡水解,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稀盐酸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
(十三)洗消处理,
1、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
①化学消毒法:用稀盐酸等酸性物质溶于水中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化学中和,形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②物理消毒法: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
③简易排毒法:对染毒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4、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十四)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第6题:

应急活动的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如重大事故的处置措施往往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包括( )处置等。

A.易燃物质
B.严重受污染土壤
C.复杂危险工艺
D.有毒危险物质
E.矿山井下事故

答案:A,C,D,E
解析:
重大事故的处置措施往往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包括易燃、有毒危险物质、复杂危险工艺以及矿山井下事故处置等,对每一行动方案、监测以及应急人员防护等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支持下进行决策。因此,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专业化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专业检测力量和专业应急技术与信息支持等建设。

第7题:

简述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成因多样,连锁性强。
2、社会影响大,人员伤亡重,易造成次生灾害。
3、车辆损毁严重,救援技术性强、难度大。
处置措施:
1、一般单车倾翻、两车或多车相撞有人员被困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先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刀、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工具,破拆牵引变形的车厢外壳,将遇险人员救出,再视情使用牵引器将车体扶正或使两车分离。
2、对车辆坠入江河等事故,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利用冲锋舟、潜水装具等器材装备实施救生;对车辆坠入悬崖的事故,采用山岳救助的方式实施救生。
3、对事故造成车辆燃油泄漏的,在破拆车体时应采用喷雾水枪实施掩护或喷射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防止因金属碰撞或使用切割器切割时产生的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燃烧。
4、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应根据危化品性质进行处置,采取稀释降毒、关阀断源、筑堤导流、器具堵漏、输转倒罐、洗消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

第8题:

专项预案应急响应中的处置措施,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简述矿山地面和井下火灾事故发生时的互救措施


正确答案:1.迅速灭火救出伤员,注意在抢救过程中保护伤员的创面。不要忙于将伤员的衣服脱去或剪开去除,以免损伤创面和污染。如有创面外露,则要包裹伤面。
2.在搬运伤员前进行简单检查损伤情况。对于受爆炸冲击烧伤的伤员,还需检查颅脑、胸、腹腔内脏,以及呼吸道是否有吸附性损伤。若化学性烧伤需重视伤员全身中毒的解救。
3.预防和控制休克,感染,窒息的发生紧急送医院救治。

第10题:

简述井下压埋伤事故的自救措施。


正确答案:1.矿难发生后被埋者因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虽只有极小的空间,千万不要惊慌,要沉着,要有生存的信心。创造条件,及时排除险情,设法脱险,保存生命,等待救援。
2.保障呼吸通畅。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的煤块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的煤尘,同时避免再次被砸伤,闻到有害气体时,用湿衣服等捂住口鼻。
3.矿难发生后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用煤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量保存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如果受伤,要想办法止血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4.维持生命。如果被埋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井下可食用物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使用井下水时,应成沉淀澄清或用衣物过滤后再使用,必要时用自己的尿液进行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