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上岗考试

评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参加评价的项目应包括pH、溶解氧等()项。A、10B、11C、12D、13

题目

评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参加评价的项目应包括pH、溶解氧等()项。

  • A、10
  • B、11
  • C、12
  • D、13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近岸海域面积为279225平方千米,2010年,按照监测点位计算,水质良好的一、二类海水占62.7%,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4.1%,比上年上升8.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3.2%,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而2009年发生赤潮已达68次,44.6%的入海河流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
图为2010年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一、二类和四类、劣四类海水年际比较,其中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面积位77000平方千米。

若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包括整个渤海,那么2010年渤海一、二类海水比2009年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A.7854
B.9756
C.10450
D.12551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减少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与柱状图,“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面积位77000平方千米”、“2009年与2010年渤海海水年际比较值分别为71.4%、55.1%”。
第三步,根据公式,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直接代入数据计算得,77000×(71.4%-55.1%)=77000×16.3%≈77000×1/6≈12800(平方千米)。D选项最为接近。

第2题:

我国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9225平方千米。2010年,按监测点位计算,水质最好的一、二类海水占62.7%,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l4.1%,比上年上升8.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3.2%,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而2009年发生赤潮已达68次,44.6%的人海河流入海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
下图为2009年、2010年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一、二类与四类、劣四类海水年际比较。其中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面积为77000平方千米。




能够从资料中推出的是( )。

A.2010年,我国近岸海域发生赤潮次数较2009年增多
B.2010年,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与黄海水质较好,东海水质最差
C.2010年,四大海区监测到的四类与劣四类海水面积均比上年有所上升
D.2010年,监测到的四类与劣四类海水总面积比上年增加5万余平方千米

答案:B
解析:
A项,材料中只给出2009年赤潮的信息,无法推出。
B项。观察两个图形材料,黄海、南海一、二类海水比例较高,其水质较好;东海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高于一类、二类比例,水质最差,无法推出。
C项。2010年南海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低于2009年,错误。
D项.2010年四类、劣四类海水总面积比上年增加了279225x2.1%<280000x3%=8400平方千米,错误。综上.应选择8项。

第3题: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时,Brown设计的水质指数选定以下多项水质评价参数

A.溶解氧、粪大肠杆菌群数、pH、硝酸盐、磷酸盐、温度、浑浊度、总固体

B.溶解氧、粪大肠杆’菌群数、pH、硫酸盐、磷酸盐、温度、浑浊度、总固体

C.溶解氧、沙门菌群数、PH、硝酸盐、磷酸盐、温度、硬度、浑浊度、总固体

D.溶解氧、沙门菌群数、pH、硝酸盐、磷酸盐、硬度、浑浊度、总固体

E.溶解氧,粪大肠菌群数、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硬度、总固体


正确答案:A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不属于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内容的是()。

A.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B.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
C. 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
D.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答案:C
解析:
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与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特点与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选择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开展评价:
a)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b)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
c)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
d)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
e)底泥污染评价。
f)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g)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h)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
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i)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评价。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属于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要求有()。

A.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B.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C.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D.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答案:A,B,C,D
解析:
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排放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应限制在达标控制(考核)断面以外水域,且不得与已有排放口形成的混合区叠加,混合区外水域应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要求;
b)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c)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
d)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e)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f)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g)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h)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i)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第6题:

我国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9225平方千米。2010年,按监测点位计算,水质最好的一、二类海水占62.7%,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l4.1%,比上年上升8.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3.2%,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而2009年发生赤潮已达68次,44.6%的人海河流入海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
下图为2009年、2010年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一、二类与四类、劣四类海水年际比较。其中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面积为77000平方千米。




若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包括整个渤海,那么2010年渤海一、二类海水面积比2009年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A.7854
B.9756
C.10450
D.12551

答案:D
解析:
渤海面积为77000平方千米,2010年一、二类海水面积比2009年减少了77000x(71.4%一55.1%)=77x163>75x160=W3-x160x100=12000平方千米.选择D项。

第7题:

《海水水质标准》按照海域( )对海水水质进行分类。
A、地理位置 B、水环境质量现状C、海岸岸形态与海水平均深度 D、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


答案:D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海水水质的分类。考生需理解记忆之。

第8题:

我国近岸海域面积为279225平方千米,2010年,按照监测点位计算,水质良好的一、二类海水占62.7%,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4.1%,比上年上升8.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3.2%,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而2009年发生赤潮已达68次,44.6%的入海河流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
图为2010年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一、二类和四类、劣四类海水年际比较,其中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面积位77000平方千米。

按监测点位计算,2009年我国近岸海域四类和劣四类海水的比例为( )。

A.14.1%
B.21.1%
C.25.3%
D.44.6%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的和差类。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2010年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3.2%,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
第三步,数据简单,直接计算,2009年的比例是23.2%-2.1%=21.1%。

第9题: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分类依据有( )。
A.海域的深度 B.海域的面积C.海域的使用功能 D.海域的保护目标


答案:C,D
解析:
【参考答案】:C 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海水水质分类依据。答案显然。

第10题:

某沿海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有海水浴场、滨海风景旅游区及海洋开发作业区。根据《海水水质标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选取相对应的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为第()类。

A:二、三、三
B:二、二、四
C:一、二、三
D:二、三、四

答案:D
解析:
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