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上岗考试

简述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的原理。

题目

简述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的原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滴定终点为()

  • A、滴定至黄色恰好消失
  • B、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
  • C、滴定至沉淀恰好消失

正确答案:B

第2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因为硫化氢极不稳定,易被(),所以在采样、样品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应采取()措施。


正确答案:氧化;避光

第3题:

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以0.5L/min流量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为30~60min。当气样温度高时,应将吸收管置于()中。


正确答案:冷水浴

第4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如何配制0.5%的淀粉溶液?


正确答案: 称取0.5g可溶性淀粉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沸水100ml,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

第5题:

简述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正确答案: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溶液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

第6题:

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易受其他氧化性和还原性气体的干扰。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中,当废气中硫化氢浓度很高时,宜以()L/min流量采样。

  • A、0.2~0.3
  • B、0.5~1.0
  • C、1.0—1.5

正确答案:A

第8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废气中硫化氢时,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测定,以减少硫化氢损失。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简述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原理: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生成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向水样中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反应式为:
MnSO4+2NaOH=Na2SO4+Mn(OH)2↓(白);2Mn(OH)2+O2=2MnO(OH)2↓(棕红)
MnO(OH)2+2H2SO4=Mn(SO42+3H2O;Mn(SO42+2KI=MnSO4+K2SO4+I2
2Na2S2O3+I2=Na2S4O6+2NaI
实验步骤:
(1)溶解氧的固定:在采样现场固定
(2)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浓硫酸
(3)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4)溶解氧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并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V
计算:DO(O2,mg/L)=CV×8×1000/100
C-硫代酸酸钠标液浓度,mol/l;V-滴定硫代硫酸钠标液体积,ml;100-水样体积,ml;8-氧换算值,g。
注意事项:
单独取样,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留在采样瓶内,可用水样冲洗DO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DO瓶底,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左右。
加MnSO4和碱性KI溶液固氧,用移液管,不能用滴管,移液管需插入液面下,管内空气不能用洗耳球吹入瓶内。两根移液管不能互换。
如水样呈强酸性或强碱性,可用NaOH或H2SO4调至中性后测定。
当水中含氧化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及有机物时,会干扰测定,应预先消除,并按不同干扰物质采用修正的碘量法。

第10题:

碘量法测定废气中氯气时,如果废气中含有氯化氢,测定不受干扰。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