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考试

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宜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题目

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宜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抗干扰,传输线路的电力系统与信号传输系统的线路应分开敷设。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特高频检测多数使用300~1500MHz传感器,由于现场电晕干扰主要集中在300MHz频段以下,因此特高频法能有效避开现场的电晕等干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当采用静态保护,根据保护装置的要求’在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控制、信号的二 次回路内应采用( )抗干扰措施。
A在电缆敷设时,首先应充分利用自然屏蔽物的屏蔽作用;
B.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宜在两端接地;
C.强电和弱电回路不宜合用同一根电缆;
D.保护用电缆与电力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答案:A,B,C,D
解析:

第4题:

论述在抗干扰设计中设备的分类、干扰过程、干扰的要素及抗干扰的定义。


正确答案: 根据设备在干扰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本身产生干扰的干扰源,它不受其他干扰的影响,如大功率电力设备、工业高频炉等;
第二类设备既是干扰源,又易受其他电磁干扰的影响,如大多数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等;
第三类设备基本上不产生干扰信号,但很容易受其他电磁干扰的影响,如小功率电子设备和单片机系统等。监控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设备,其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抗干扰设计。
干扰的过程:
由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传输途径(也称耦合途径或耦合通道,一般有导体、空间感应及辐射三种)传播到系统中的敏感部分(即干扰对象),并为其所接受,从而对系统造成干扰。
干扰源、传输途径及干扰对象是构成干扰的三个要素,只有它们同时存在时,才会对系统造成干扰。
抗干扰即通过抑制干扰源的干扰信号、阻滞或切断干扰的传输途径和降低干扰对象对干扰的敏感度等,破坏干扰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防止干扰发生。

第5题:

使用抗干扰扼流圈是在各种抗干扰措施中是()的措施。


正确答案:治本

第6题: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2修订版)规定,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如何控制空间磁场对二次电缆的干扰?


正确答案: 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等电位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第7题:

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电磁干扰,高电位线缆与低电位线缆必须分开()mm距离敷设。

  • A、1
  • B、5
  • C、10
  • D、100

正确答案:D

第8题:

成人的理解能力能有效地弥补机械记忆能力,使整体的()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为获得较好的学习和培训效果提供必要的保障。
学习能力

第9题:

使用抗干扰扼流圈是在各种抗干扰措施中是治本的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常用的抗干扰技术有()等。


正确答案:屏蔽、接地、浮置、滤波、隔离技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