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值班员考试

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题目

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汽轮机轴瓦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机组强烈振动;轴瓦制造不良;();()。


参考答案:轴承断油;油温过高;油质恶化

第2题:

汽轮机轴瓦损坏事故的象征?


正确答案: (1)轴承回油温度超过70℃或突然连续升高至70℃。
(2)主轴瓦温度超过85℃,推力瓦温度超过95℃。
(3)回油温度升高且轴承冒烟。
(4)润滑油压下降至运行允许值以下,油系统漏油或润滑油泵无法投入运行。
(5)机组振动增加。

第3题:

防止汽轮机断油烧瓦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根据DL/T609-1996《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防止轴承损坏的主要措施有:
1) 加强油温、油压的监视调整,严密监视轴承钨金温度及回油温度,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消除;
2) 油系统设备自动及备用可靠,并进行严格的定期试验。运行中油泵或冷油器的投停切换应平稳谨慎,严防断油烧瓦;
3) 油净化装置运行正常,油质应符合标准;
4) 防止汽轮机进水、大轴弯曲、轴承振动及通流部分损坏;
5) 汽轮发电机转子应可靠接地;
6) 启动前应认真按设计要求整定交、直流油泵的联锁定值,检查接线正确。

第4题:

停机时防止汽轮机烧瓦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机组正常停机前应对各油泵进行试验,并对交、直流辅助油泵进行全容量的起动、联锁试验。
(2)机组惰走至600r/min时检查盘车电磁阀及顶轴油泵应自投,否则,手动开启。
(3)机组盘车期间低油压保护必须投入,交流润滑油泵运行时,直流油泵不得退出备用。
(4)正常盘车期间,当汽缸温度在150℃以上时不可中断盘车和油循环,如有特殊需要而停盘车和油循环,应有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批准后,按《集控运行规程》要求执行。
(5)机组惰走或盘车过程中,严密监视密封油压的变化。

第5题:

防止汽轮机超速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防止汽轮机超速的技术措施有:
(1)各超速保护装置均应完好并正常投入且工作正常。
(2)在正常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行。
(3)在额定参数下,机组甩去额定电负荷后,调节系统应能将机组转速维持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
(4)调节系统的速度变动率不大于5%,迟缓率应小于0.2%。
(5)自动主汽门、再热主汽门及调节汽门应能迅速关闭严密,无卡涩。
(6)调节保安系统的定期试验装置应完好可靠。
(7)坚持调节系统静态特性试验。汽轮机大修后或为处理调节系统缺陷更换了调节部套后,均应作汽轮机调节系统试验。
(8)对新装机组或对机组的调节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后,应进行调节系统动态特性试验,以保证汽轮机甩负荷后,飞升转速不超过规定值。
(9)机组安装或大修后、危急保安器解体或调整后、停机一个月以后再次启动时、机组甩负荷试验前,都应作超速试验。
(10)机组每运行2000小时后应进行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但充油试验不合格时,仍需作超速试验。
(11)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自动主汽门、调节汽门的活动试验,以及抽汽逆止门的开关试验。当汽水品质不合格时,要适当增加活动次数和活动行程范围。
(12)运行中发现主汽门、调汽门卡涩时,要及时消除汽门卡涩。消除前要有防止超速的措施。主汽门卡涩不能立即消除时,要停机处理。
(13)加强对油质的监督,定期进行油质的分析化验,防止油中进水或杂物造成调节部套卡涩或腐蚀。
(14)加强对蒸汽品质的监督,防止蒸汽带盐使门杆结垢造成卡涩。
(15)运行人员要熟悉超速象征(如声音异常,转速指示连续上升,油压升高,振动增大,负荷到零或仅带厂用电等),严格执行紧急停机规定。
(16)机组长期停运时,应注意做好停机保护的工作,防止汽水或其它腐蚀性物质进入或残留在汽机及调节供油系统内,引起汽门或调节部套锈蚀。
(17)机组大修后应进行汽门严密性试验,试验方法及标准应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运行中汽门严密性试验应每年进行一次。
(18)在汽轮机运行中,注意检查调节汽门开度和负荷的对应关系以及调节汽门后的压力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查找、分析原因。
(19)为防止大量水进入油系统,应加强监视和调整汽封压力不要过高。
(20)采用滑压运行的机组以及在机组滑参数启动过程中,调节汽门要留有裕度,不应开到最大限度,以防同步器超过正常调节范围,发生甩负荷超速。
(21)在停机时,应先打危急保安器,关闭主汽门和调节汽门,确证发电机电流倒送后,再解列发电机。

第6题:

汽轮机叶片断落的现象有哪些?运行中为防止叶片损坏应采取哪些措?
1、现象:
1)汽轮机内或凝结器内产生突然声响。
2)机组突然振动增大或抖动。
3)当叶片损坏较多时,若要维持负荷不变,则应增加蒸汽流量,即增大调门开度。
4)凝结器水位升高,凝结水导电度增大,凝结水泵电流增大。
5)断叶片进入抽汽管道造成阀门卡涩。
6)在惰走、盘车状态下,可听到金属摩擦声。
7)运行中级间压力升高。
2、措施:
1)严防汽轮机超速及水冲击;
2)控制汽轮机在规定的参数、负荷下运行,防止低汽温、低真空、低频率及超负荷运行。3)加强汽水品质监督。
4)机组大修中应对通流部分损伤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做好叶片、围带、拉筋的损伤记录,做好叶片的调频工作。
5)重视汽轮机停机后的养护。

第7题:

防止汽轮机进水、进冷汽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防止汽轮机进水、进冷汽运行维护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加强运行监督,严防发生水冲击现象,一旦发生汽轮机水冲击的象征应果断地采取紧急事故停机措施。
(2)在机组启动前应全开主、再热蒸汽管道疏水门,特别是热态启动前,主蒸汽和再热蒸汽要充分暖管,并保证疏水畅通。
(3)注意监督汽缸的金属温度变化和加热器、凝汽器的水位,即使在停机以后也不能忽视,对水位的监视,当发现有进水危险时,要及时查明原因,注意切断可能引起汽缸进水的水源。
(4)在汽轮机滑参数停机、启动过程中,汽温、汽压要严格按照运行规程规定,保证必要的蒸汽过热度。
(5)高压加热器水位调整和保护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查试验,保证其工作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高压加热器保护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时,禁止高压加热器投入运行。
(6)在锅炉熄火后,蒸汽参数得不到可靠保证的情况下,一般不应向汽轮机供汽。如因特殊要求(如快速冷却汽缸等),应事先制订必要的技术措施。
(7)定期检查加热器管束,一旦发现泄漏情况应立即切断水源与汽轮机隔离,并及时检修处理。
(8)加强除氧器水位监督,定期检查水位调节装置,杜绝发生满水事故。
(9)汽封系统应能满足机组各种状态启动供汽要求,正常运行中要检查各个连续疏水情况正常。
(10)运行人员应该明确:在汽轮机低转速下进水,对设备的威胁要比在额定转速下或带负荷运行状态时要大得多。

第8题:

简述汽轮机轴瓦损坏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轴承断油;(2)机组强烈振动;(3)轴瓦制造不良;(4)油温过高;(5)油质恶化。

第9题:

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的技术措施有:
(1)油系统进行切换操作时,应在监护人监护下按操作票顺序缓慢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准备投入的冷油器、滤网等容器内的积存空气排尽,并严密监视润滑油压变化情况。
(2)高、低压备用油泵和低油压保护装置要定期进行试验。启动前,直流油泵应进行全容量联动试验,以检查熔断器和直流电源的容量是否可靠。交流润滑油泵应有可靠的自投备用电源。
(3)机组启动前向油系统供油时,应首先启动低压润滑油泵,并通过压缩线排出调速供油系统积存的空气,然后再启动高压调速油泵。
(4)机组启动定速后,停止高压油泵时,先缓慢关闭其出口门,并注意监视油泵出口和润滑油压的变化情况。发现油压变化异常时,应立即开启高压油泵出口门,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5)加强对轴瓦的运行监督,汽轮机轴承应装防止轴电流的装置。在轴承润滑油的进出口管路上和轴瓦钨金面上应装温度测点,并保证指示可靠。
(6)油箱油位保持正常。滤网前后油位差超过规定值时,应及时清扫滤网。
(7)润滑油压要保持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运行。
(8)停机时,均应先试验低压润滑油泵,然后停机。在惰走过程中要注意润滑油压的变化,如发现润滑油压低,油压继电器又投不上或低压润滑油泵不上油时,要立即采取措施。
(9)在机组启停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润滑油温。润滑油温过高或过低对油膜的稳定均不利。
(10)当发现在机组运行中有如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1)任一轴承回油温度超过75℃或突然连续升高至70℃时。
2)主轴瓦钨金温度超过厂家规定值。
3)回油温度升高,且轴承内冒烟。
4)润滑油泵启动后,油压低于运行规程允许值。
5)盘式密封瓦回油温度超过80℃或钨金温度超过95℃时。

第10题:

运行中防止汽轮机烧瓦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运行中油系统进行切换(如冷油器、辅助油泵、滤网等),必须在机组长的监护下按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操作中必须排尽各处空气并严密监视润滑油压的变化。
(2)在机组长的监护下,定期对辅助油泵的开停试验。试验结束后,备用油泵的出口门必须在开启状态。
(3)定期试验低油压联动装置,润滑油压的数值以汽轮机中心线标高距冷油器最远的轴瓦为准,运行中低油压保护退出时,必须由总工批准。
(4)各油箱油位保持正常,主油箱滤网前后油位差达100mm时,即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清理。润滑油高位补充油箱必须充满合格的润滑油。
(5)保持润滑油压在0.096~0.123MPa之间。
(6)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机:
1)推力轴承温度高107℃。
2)支持轴承温度高113℃。
3)主、再热汽温10分钟内下降50℃。
4)轴承冒烟。
5)润滑油压低0.06MPa,同时直流油泵联起。
6)油箱油位低-420mm补油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