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值班员考试

汽轮机启动与停机时,为什么要对汽机本体及主、再热蒸汽管道疏水?

题目

汽轮机启动与停机时,为什么要对汽机本体及主、再热蒸汽管道疏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汽轮机启动过程中,主蒸汽温度达到多少度时,可以关闭本体疏水?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主蒸汽温度达400ºC是可以关闭本体疏水门。
因为气温400ºC时,20MW负荷已经暖机结束,这时金属部件已有较长时间的稳定加热过程,金属与主蒸汽温差较小,凝结放热过程已经结束。另外,滑参数启动时,主蒸汽温度达400ºC时,其过热度较高,不会形成疏水。

第2题:

汽轮机启动过程中,主汽温度达到多少度,可以关闭本体疏水?为什么?


正确答案: 1.主汽温度达到400度时可以关闭本体疏水。
2.因为气温400度时,20MW负荷已经暖机结束,这时金属部件已有较长时间的稳定加热过程,金属与主蒸汽温差较小,凝结放热过程已经结束。
3.滑参数启动时,主蒸汽温度达400度时,其过热度较高,不会形成疏水。

第3题:

汽轮机起动与停机时,为什么要加强汽轮机本体及主蒸汽管道的疏水?


参考答案:汽轮机在起动过程中,汽缸金属温度较低,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温度均超过汽缸内壁温度较多。蒸汽与汽缸温度相差超过200℃。暖机的最初阶段,蒸汽对汽缸进行凝结放热,产生大量的凝结水,直到汽缸和蒸汽管道内壁温度达到该压力下饱和温度时,凝结放热过程结束,凝结疏水量才大大减少。在停机过程中,蒸汽参数逐渐降低,特别是滑参数停机,蒸汽在前几级做功后,蒸汽内含有湿蒸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汽缸四周,负荷越低,蒸汽含水量越大。另外汽轮机打闸停机后,汽缸及蒸汽管道内仍有较多的余汽凝结成水。由于疏水的存在,会造成汽轮机叶片水蚀,机组振动,上下缸产生温差及腐蚀汽缸内部,因此汽轮机起动或停机时,必须加强汽轮机本体及蒸汽管道的疏水。

第4题:

随着锅炉的升温升压,当主蒸汽再热蒸汽压力达到规定值时,要分别关闭()。

  • A、过热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疏水;
  • B、汽轮机各抽汽管道疏水;
  • C、锅炉过热器及再热器联箱上的疏水;
  • D、全部疏水。

正确答案:C

第5题:

锅炉与汽轮机之间连接的蒸汽管道,以及用于蒸汽通往各辅助设备的支管,属于()。

  • A、主蒸汽管道系统
  • B、给水管道系统
  • C、再热蒸汽管道系统
  • D、真空抽汽系统

正确答案:A,C

第6题:

汽轮机启动过程中,主、再热汽管道疏水何时关闭?


正确答案:机组负荷达20%时,关闭主、再热汽管道疏水。

第7题:

()的支吊架应每年进行一次热态检查。

  • A、启动旁路管道
  • B、主蒸汽管道
  • C、再热蒸汽管道
  • D、主给水管道

正确答案:B,C,D

第8题:

汽轮机缸内声音(),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抽汽管道有明显的(),应判断为汽轮机发生水冲击,必须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参考答案:突变;水击声和金属噪声

第9题:

汽轮机启动与停机时,为什么要加强汽轮机本体及主、再热蒸汽管道的疏水?


正确答案: 汽轮机在启动过程中,汽缸金属温度较低,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温度及再热蒸汽温度虽然选择得较低,但均超过汽缸内壁温度较多,蒸汽与汽缸温度相差超过200℃。暖机的最初阶段,蒸汽对汽缸进行凝结放热,产生大量的凝结水,直至汽缸和蒸汽机管道内壁温度达到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凝结放热过程结束,凝结疏水量才大大减少。
在停机过程中,蒸汽参数逐渐降低,特别是滑参数停机,蒸汽在前几级做功后,蒸汽内含有湿蒸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汽缸四周,负荷越低,蒸汽含水量越大。另外汽轮机打闸停机后,汽缸及蒸汽管道内仍有较多的余汽凝结成水。
由于凝结水的存在,会造成汽轮机叶片水蚀,机组振动,上下缸产生温差及腐蚀汽缸内部,因此汽轮机启动与停机时,必须加强汽轮机本体及蒸汽管道的疏水。

第10题:

过热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发生爆破时,为什么要紧急停炉?


正确答案:电厂高压管道内工质温度最低的给水管道,其给水温度也在200℃左右,并且高压管道内工质压力都在9.8MPa以上,此高参数的工质足以将人烫伤或致死。再者厂房的楼板负载一般允许值在10000N/m2,即允许承受的压力为0.01MPa,比高压管道内工质的压力要高1000倍,所以一旦高压管道爆破,管道内工质吹扫到楼板上,会造成楼板倒塌,设备损坏。
高压管道爆破还会在厂房内引起爆炸的危险。9.8MPa以上压力的饱和水变成大气压力下的蒸汽,体积会增大1600倍,产生相当大的冲击波,会造成支架损坏,管道脱落,威胁整台锅炉及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因此,高压给水、蒸汽管道爆破,无法切换,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时,必须紧急停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