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1000个为什么”

发电机进风温度过低对其有什么危害?

题目

发电机进风温度过低对其有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发电机进风温度过低,会造成冷却气体的湿气结露现象,露水粘附在发电机的绝缘上,使绝缘电阻下降。其次,因导体内部温度,较高,而外部冷却气体温度较低,致使导线热膨胀伸长过多而造成绝缘裂损。转子铜、铁温差也过大,可能引起转子绕组永久变形。进风温度过低还会使绝缘变脆及机械强度减小,若发生突然短路时,经受不住电动力的冲击而损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汽轮发电机的风温过高、过低都有哪些危害?
发电机风温过高会使定子线圈、铁芯温度相应升高,使绝缘发生脆化,丧失机械强力,使发电机寿命大大缩短,严重时会引起发电机绝缘损坏,击穿,造成事故。如果风温过低,会造成氢气结露,使水珠凝结在发电机线圈上,降低其绝缘能力,使发电机损坏。因此,正常运行期间发电机的风温要维持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

第2题:

透平进汽温度过低的危害?


正确答案: 当透平进汽温度过低时,透平末几级将进入湿蒸汽下工作,形成末几级的湿度增大。此时,蒸汽中含的水滴将加剧对叶片的侵蚀和腐蚀,同时湿汽损失最大,使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所降低,如果温度降低不十分严重时可以实行低负荷运行,并对负荷加以适当限制。

第3题:

发电机进风温度过低容易引起结露,使发电机绝缘电阻降低。()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进风温度过低对发电机的影响有()。

  • A、容易结露,使发电机绝缘电阻降低;
  • B、导线温升增高,因热膨胀伸长过多而造成绝缘裂损;
  • C、绝缘变脆;
  • D、转子铜、铁温差过大,可能引起转子绕组永久变形。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发动机温度过低有什么危害?


正确答案: ⑴蒸发不好;
⑵润滑油粘度大;
⑶酸腐蚀严重。

第6题:

发电机额定进风温度、出口风温应为多少?过高或过低有何不好?入口风温变化对发电机有哪些影响?
额定进风温度为40℃,最低35℃,最高不超过55℃;出口风温不高于65℃。
风温过高对发电机的冷却效果不好,过低使发电机容易结露。
入口风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发电机的出力。
入口风温超过额定值时,要降低发电机的出力;入口风温低于额定值时,可稍微提高发电机的出力。

第7题:

规程规定发电机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应()。


正确答案:35~46℃;≤65℃

第8题:

主蒸汽温度过高、过低对设备有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1)主汽温度过高将引起过热器、再热器、蒸汽管道以及汽机汽缸、转子部分的金属的强度降低,蠕变速度加快,特别是承压部件的热应力增加。当超温严重时,将造成金属管壁的胀粗和爆破,缩短使用寿命。气温过低(1)将增加汽机的汽耗,降低机组的经济性;(2)将使汽机的末级蒸汽湿度增大,加速对叶片的水蚀,严重时可能产生水冲击,威胁汽机的安全。(3)将造成汽机缸体上下壁温差增大,产生很大的热应力,使汽机的胀差和窜轴增大,危害汽机的正常运行。

第9题:

发电机运行中功率因数过高或过低有什么危害?


正确答案: 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实际上是指当发电机同时在额定有功功率和额定视在功率运行工况(一般在滞相方式)下运行时的功率因数值,同样的额定有功功率机组,如果其额定功率因数越低,则说明其运行时带无功的能力相对较强,机组额定电流也增加,从而使造价增加。我厂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均为0.9,但在实际正常运行中却基本上高于此数值。
发电机运行中,从理论上讲,在同样的机端电压下,如果在同样的有功出力下,功率因数越高,那么所发的无功越少,发电机电势就越低,发电机的静态运行稳定水平下降。但在目前系统网络的正常接线方式和发电机励磁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功率因数允许高于额定值,直至在一定范围内的进相运行。但当系统在某些检修方式下,出现稳定约束时,调度将会对发电机出力和功率因高限值作某些限制。
发电机运行中,如果要降低功率因数至额定值以下,则必须降低其有功出力,以使定子和转子电流不超限。这种运行方式往往在当系统发生事故,无功缺额较为严重,要求我厂发电机减发有功增发无功时出现。

第10题:

冷却水温度过高过低有什么危害?


正确答案:冷却水温度过高,将使发动机:
(1)降低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2)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
(3)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
(4)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
(5)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导致了变形或损坏。
冷却水温度过低:
(1)进入汽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
(2)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气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