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检修工考试

简述减温器有何优缺点?

题目

简述减温器有何优缺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表面式减温器的优点是冷却水不与蒸汽接触,水中渣质不会混入蒸汽。
缺点是结构复杂,易损坏,调节不灵。
混合式减温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节灵敏,时滞小,气温调节幅度大。
缺点是对冷却水要求高,以免污染蒸汽,大型锅炉一般均采用混合式减温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减温调节系统对减温调整门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1)调整门的最大流量应满足锅炉最大负荷要求,并约有10%的裕量;
(2)调整门的漏流量应小于其最大流量的10%;
(3)调整门的特性曲线应呈线性;工作段应大于70%,其回程误差应小于最大流量的3%;
(4)调整门的死行程应小于全行程的5%。

第2题:

什么是表面式减温器?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表面式减温器是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减温水走管子里边,蒸汽在壳体内的管间流动,通过改变减温水量,达到调节汽温的目的。
这种减温器的减温水与蒸汽不直接接触,因此对减温水的质量要求不太高,一般是用给水作减温水,也有少数锅炉用锅不作为减温水的。
表面式减温器调温的灵敏性较差,调温幅度也不太大,经过减温的蒸汽温度还有一定的不均匀性,有时减温器本身还有发生漏泄的可能性,影响蒸汽质量。因此,这种减温器一般用于中压锅炉,在国外某些锅炉有用这种减温器来调节再热蒸汽温度的。

第3题:

简述减温器布置在过热器系统中不同位置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减温器的安装位置可以在过热器的饱和蒸汽端、过热器出口或中间。当减温器装在过热器出口端时,调温灵敏,但在减温器前的气温可能大大超过正常数值,故不能保护过热器本身,仅能保护主蒸汽管和汽轮机。当减温器装在饱和蒸汽端时,由于饱和蒸汽冷却后变为湿蒸汽,因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充分保护过热器饿其后的设备,但是调节气温的惰性较大,且蒸汽中的凝结水很难分配均匀,引起较大的热偏差。减温器装在过热器中间时,既能保护高温过热器,调温也较灵敏。

第4题:

减温器安装的位置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 减温器安装的位置与三种:在低温段过热器入口;在高温段过热器出口;在低温段和高温段过热器之间。
(1)减温器在低温过热器入口
优点:汽轮机及高低温段过热器均在其保护之下,不会过热。蒸汽在减温器内温度,始终等于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减温器的温度均匀,工作条件较好,不易损坏和泄漏。
缺点:减温器内产生的凝结水,在进入过热器管时会因分配不均而产生蒸汽温度偏差。减温器离集汽联箱太远,中间有大量的金属受热面,汽体温度调整时滞大,容易因过调而造成汽体温度波动,由于高压炉的饱和汽体温度较高,低温段和高温段过热器都有过热危险而需要保护,所以高压炉采用较多。由于调温时滞大,近年来单独采用较少。
(2)减温器在高温段过热器出口
优点:由于减温器后没有过热器,汽体温度调整快,时滞小。对满足汽轮机进汽体温度要求和保护集箱以后的设备、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安全是有利的。
缺点:高低温段过热器均在减温器之前,当蒸汽超温时,高低温段过热器不能得到减温器的保护。因此,只适用于汽体温度较低,过热器没有过热危险的低压锅炉。
(3)减温器在低温段和高温段过热器之间:综合了(1)、(2)两种减温器安装位置的优点,即汽体温度调整较快,高温段过热器可得到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缺点。由于中压炉饱和汽体温度较低,为256oC,低温段过热器一般不会有过热危险,可以不要减温器保护。因此,中压炉广泛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单一布置减温器的调节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大容量高压和超高压锅炉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减温器,以满足迅速调整汽温和保护设备的要求,即在低温过热器入口或出口和高温段过热器出口各装一套减温器。这样,高低温段过热器均可得到保护,汽体温度调整也非常迅速。
有再热系统的大型锅炉,为了调整汽体温度,保护再热器和汽轮机的中压缸,在再热器的入口也装有减温器。

第5题:

TOSI锅炉在点火至汽轮机冲车定速阶段,对减温器和减温水投入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在锅炉点火至汽轮机冲车定速阶段,严禁投入过热器减温水。在机组并网之后带低负荷时,也要根据给水含硅量和过热汽温上升速度来决定是否投入减温水。如果已投人,则必须加强减温器后汽温的监视,使减温器后的汽温高于当时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温度50℃(至少也要高20℃)。

第6题:

什么是混合式减温器?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混合式减温器也叫喷水式减温器。减温水经减温器雾化成小水滴后,直接喷入蒸汽中,水滴吸收蒸汽热量而汽化,使蒸汽温度下降。改变喷水量的多少,即可达到调节蒸汽温度的目的。
这种减温器结构简单,它既是减温器,也是过热器系统中的一个混合联箱。由于减温水直接喷入蒸汽中,其调温的灵敏性很高,调温幅度也较大,可达60—80℃。由于减温水直接喷入蒸汽中,汽化后成为蒸汽的一部分,为保证蒸汽品质,对减温水的质量要求高,必须是凝结水或除盐水。当给水满足不了质量要求时,需采用自制冷凝水的减温水系统,或是以凝结水为水源的独立的减温水系统,但这样会使系统比较复杂。目前,大多数高参数大容量锅炉的给水质量都比较高,所以,多直接以给水作为减温水喷入蒸汽中。

第7题:

表面式与混合式减温器各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表面减温器:
优点:对过热器能起保护作用;对冷却水之水质量要求不严。
缺点:结构复杂,对冷却水管的严密性要求较高;调整不灵敏,时滞性较大,不便于投入自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端部的过热器管内容易形成水塞,造成过热器管过热。
混合式减温器:
优点:构造简单、调整灵敏、范围大,便于自动控制。
缺点:对减温水水质严格,必须标准;使用不当易使蒸汽带水;使用不当也易造成较大的端部效应。

第8题:

减温装置的运行工况对蒸汽品质有何影响?
减温器的运行工况对于蒸汽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喷水式减温器的锅炉,对减温水的水质要求很高。采用汽轮机凝结水作喷射减温时,如凝结器漏泄则会因凝结水被污染而导致蒸汽品质劣化。
在采用表面式减温器时,如果减温器漏泄就会使减温水进入蒸汽中;这种减温水常常采用的是给水,所以减温器漏泄会使过热蒸汽品质劣化。
采用自冷凝式减温可以更好的保证蒸汽品质。

第9题:

简述过热器喷水减温器如何布置,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共布置二级喷水减温器,第一级在屏式过热器的进口管道上,用以控制进入屏过的热汽温度,作为过热蒸汽汽温的主要调节。第二级在末级过热器进口管道上,用以控制高温过热器出口汽温,作微调,其作用是调节过热器出口蒸汽的温度。

第10题:

简述减温减压器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①通过控制减压阀开度调节蒸汽通过量实现压力控制;
②通过控制减温阀开度调节除盐水注入量实现温度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