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指导员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题目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玉米的播种方法有垄上()、人工穴播、催芽埯种、深播浅覆土。


正确答案:精量点播

第2题:

大豆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选用适于稀植,单株生产力高,分枝多,抗倒伏的高产大豆品种。
2、选好地块,精细整地。
3、合理稀植,确定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
4、精选种子、精量穴播、精细播种,实现一次播种,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5、科学施肥,农肥、化肥结合,氮磷钾微肥结合,分层分期施肥。
6、精心管理,及时彻底防治病虫草及鼠害。
7、按需水情况及气候条件及时灌水。
8、应用化控工程,促进大豆高产。

第3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对于全膜覆盖栽培,出苗期间注意观察,发现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以防烧苗。在马铃薯出苗后视情况查苗补苗,拔出病苗。全膜覆盖栽培可在两株间打孔追肥,在植株封垄前,将留下的10㎏尿素采用追肥枪施到根部。追肥要视墒情而定,干旱时少用或不用,墒情好、雨水充足时适量施用,可保证植株生长健壮,以获得丰产。同时根据地下害虫情况,可以结合施肥拌入5%甲基异柳磷1㎏,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上述措施在开花前完成。马铃薯对硼、锌微量元素比较敏感,亩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或0.5%的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水溶液交替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隔7天喷一次,共喷2~3次,亩用溶液50~70㎏即可。

第4题:

小麦膜侧种植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是什么?请阐述整地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整地施肥: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梯田地,精心整地,播前结合浅耕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尿素15~20㎏,过磷酸钙50~60㎏。
2、选用良种:适合我县膜侧小麦种植的山旱地品种主要有静宁10号、静麦1号、中梁24号、兰天10、16号等品种。
3、适期播种:由于膜侧种植保墒好,增温快,生长势强,因此播期应比当地露地推迟5~7天。
4、合理密植:亩播量为12~15㎏。选用膜侧播种机进行起垄、覆膜、播种一次性完成。以55~60cm为一垄带,垄底宽25~30cm,高10cm,用宽35~40cm的膜,亩用量2.5~3㎏,保持种植沟宽30cm,小麦行距20cm,
要求达到条宽一致,地膜两边压实,每隔3~4m压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5、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缺苗断垄在20cm以上的行段,就需要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出现过稠的圪塔苗要进行疏苗。同时要加强护膜。该技术增温效果明显,返青要比露地早7~10天。因此要及时进行顶凌耙耱保墒,保住返浆水。肥力不足的地块,可在返青期进行追肥,每亩施尿素5~7㎏。其次,膜侧小麦生长势强,密度比露地大,白粉病易发生,拨节后要及早防治,后期要加强麦蚜和锈病的防治,采取“一喷三防”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题:

荞麦栽培技术种子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种子精选:选用饱满、整齐的种子,剔除破碎粒、小粒、瘪粒、杂粒、空粒、草籽和杂质。
2、温汤浸种:用35℃温水浸种15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3、晒种:播前7~10天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向阳干燥的地面或席子上,连续晒2~3天。
4、药物浸种播前用0.1~0.5%的硼酸溶液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15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第6题:

玉米、小麦都施用覆膜栽培技术,可抗旱抗寒产量高。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节水穴播机具调整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传动链条。①联动调整。传动部分链条紧度均可调整,应使主被动链轮处于同一平而内。由于链传动相互之间关联,所以调整时需整机调整。整机调整步骤:先调穴灌器,后调施肥箱;施肥箱可单独调整。②穴灌器和施肥箱链条节距不一样,不能互换。③穴灌器主动链轮为21齿或42齿,被动链轮为14齿,当用6个舀勺时,主动链轮用21齿;12个舀勺则用42齿。
(2)施肥量。手轮调节,左旋变小,右旋变大,记不住时,可观察外槽轮伸出长度来调节,外伸多,肥量小,反之则肥量大。
(3)供水量。靠操作把控制总供水量,向前板供水量大,反之供水量小。
(4)喷除草剂。压力靠安全阀控制,松开锁紧螺母,正拧压力变大,喷幅宽,反之则窄。
(5)铺膜机构。①宽度靠两纵臂在机架上左右滑动调整。每调一孔,调5厘米。②纵臂后连杆建议调的稍小于前端,以≤3厘米为宜。
(6)刮土盘调整。刮土盘刮土一是铺膜后覆土,二是将土送至间隔填土压膜滚中。角度大刮土多,反之则刮土少。
(7)间隔填土压膜滚宽度调整.压膜滚筒宽度应等于压膜轮宽度。调整时应使其与压膜轮在一条直线上(或略宽于压膜轮),切忌小于压膜轮宽度,破坏已铺好的地膜。
两端定位卡应位于连杆套外端,切忌装反。
(8)复合开沟器。该机复合开沟器,开沟后灌水、施肥、插种通用,即一条龙作业,因此只要调整行距,就要调整灌水链条传动位置、排种位置及覆土镇压、喷药等安装位置。确保其沿拖拉机前进在一条直线上运行。
(9)整机调整。①首先调整开沟器,以确定高度和行距。高度靠手轮调节,左旋变浅,右旋变深。行距靠开沟器在机架前槽粱上滑动调整,调好后紧固。②株距调整:调整扇形板外伸长度,外伸多穴距大,反之穴距小,可参考说明书表中数据调整。注意不要向内调至最小,以防地轮打滑。③地轮高度调整:地轮高度决定开沟器深度。理论上地轮外圆下平面与开沟器尖的高度差等于开沟深度,一般为8~10厘米。④链条紧度及位置调整。⑤排种器、覆土镇压器、间隔填土压膜滚等应与开沟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8题:

全膜玉米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选用良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选择株型紧凑、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粮饲兼用型杂交玉米品种。一般海拔2000米以下的区域,选择先玉335、长城706、五谷704、金穗2号、登义2号等中晚熟品种;海拔2000~2200米的地区,选用金穗3号、金穗7号、酒单4号、农大3315等中早熟品种;海拔2200~2400米的区域选用利玛59、新玉10号等极早熟品种。
种子处理:原则上要求统一使用包衣种子,对于少数未经包衣处理的,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g加水1.5~2.5kg,拌种50kg,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

第9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7天左右喷1次,连喷3~7次。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隔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环腐病可用50mg/kg硫酸铜浸泡薯种10分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25~40g/亩的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20g/亩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50mL/亩的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65~130g/亩的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或菜籽饼70~100kg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上诱杀。

第10题:

全膜玉米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覆后管理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田间覆膜完成后,切实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揭膜。要经常沿垄沟逐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覆盖地膜一周左右后,地膜与地面贴紧时,在垄沟内每隔50cm处打一直径3mm的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