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指导员

以番茄环斑病毒为例,说明危险性病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与检疫的关系。

题目

以番茄环斑病毒为例,说明危险性病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与检疫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研究为例说明如何在队列研究中套入一个病例对照研究。


正确答案: 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其基本思想是;开始时按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既选择一队列,收集基线资料,,然后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例数为止。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疾病出现的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其他匹配条件,从同一队列中选择一个或数个非病例对照,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1980年某地进行肝癌筛检,共有68790人参加了筛检,该筛检人群作为本研究的队列人群。此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从1990年5月至2000年5月10年间该队列人群共发生肝癌120例,以这120例肝癌病人作为病例组,在该队列中另选500名未发生肝癌者为对照组。病例与对照的比例为1;4。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暴露因素----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第2题: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________,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肠道病毒; 粪—口途径

第3题: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内容不包括

A、性传播预防教育

B、消化道传播预防教育

C、血液传播预防教育

D、母婴传播预防教育

E、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系及其危险性教育


参考答案:B

第4题:

以苹果为例,说明获得无病毒苗木途径中的热处理法。


正确答案: 可以采用恒温处理或变温处理。处理的材料可以是植株,也可以是接穗。如苹果的恒温处理,是将需要处理的苗移入37-38℃恒温器中处理28-30天,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然后切取3-5cm以上新梢的0.6-1cm顶端,嫁接繁殖。变温处理,如苹果是在38℃恒温器中处理2周,再放入46℃恒温器中处理,每天8小时,7周,最后放在50℃暖气中,每天2小时,放3天。

第5题:

病毒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传播、()传播、()传播、()传播、()传播等。其中以()传播最为常见。如()、()等昆虫。


正确答案:昆虫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病、健株机械摩擦传播、嫁接和无性繁殖材料传播、昆虫传播、蚜虫、飞虱

第6题: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HIV特点的是()

  • A、HIV为RNA病毒
  • B、为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 C、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最主要
  • D、HIV主要侵犯CD4+细胞
  • E、可经消化道传播

正确答案:E

第7题:

美洲剑线虫是内寄生线虫,能够传播烟草环斑病毒。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下列病毒中不是进出境植物检疫性病毒是()

  • A、马铃薯帚顶病毒
  • B、番茄环斑病毒
  • C、蚕豆染色病毒
  • D、杨树花叶病毒

正确答案:D

第9题:

试以花椰菜花叶病毒为例说明植物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简单原理及其存在问题。


正确答案:1.简单原理:CaMV含有8kb环状DNA分子;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去CaMVDNA分子中不必要区段;插入外源DNA,形成重组体,仍具有侵染性,并且可在植物体内得到准确复制和表达;外源DNA以65bp~250bp为宜。2.存在问题:由于CaMV-DNA不能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核染色体组上,因此外源DNA还无法获得稳定的遗传。

第10题:

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例,说明病毒基因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正确答案: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被揭示出来,它们的核酸序列、基因翻译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生物学功能,已经有所了解。由于植物病毒基因组基因数目少,我们可以画出它们的基因图谱,标出各种基因产物的位置。下面以研究比较清楚、生产上比较重要的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例进行介绍。
1.TMV的基因组结构及表达TMV为+ssRNA病毒,基因组核酸全长6395个核苷酸,共有5个开放阅读框架。核酸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类似tRNA的结构。
2.TMV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病毒基因组核酸直接作为mRNA翻译的第一个产物就是126kD的复制酶亚基,在ORFl处通读翻译出183kD蛋白,126kD和183kD蛋白组成RNA聚合酶。病毒利用亚基因组核酸的翻译策略,产生三个亚基因组核酸,亚基因组RNA1虽然具有三个开放阅读框架,但只有开放阅读框架3可以翻译,在体外翻译系统中产生54kD的蛋白,这种蛋白目前还没有从病株中分离到。转基因试验证明54kD蛋白可能参与病毒的复制。亚基因组RNA2翻译产生30kD的蛋白,该蛋白为细胞间运动蛋白。免疫金标记试验显示,在病毒通过胞间联丝之前,30kD蛋白已在胞间联丝处存在。对比缺乏运动能力株系(Lsl)的30k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只有一个氨基酸与正常株系不同。互补试验、缺失试验等大量证据表明,30kD蛋白是病毒在细胞间运输所必须的。亚基因组RNA3的翻译产物是17.6kD蛋白,即病毒的衣壳蛋白,它除了结构功能外,还参与症状表现和病毒的长距离运输。
3.以正单链RNA病毒为例,简述植物病毒增殖的过程。植物病毒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不像真菌那样具有复杂的繁殖器官,也不像细菌那样进行裂殖,而是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组分再组装成子代粒体。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为复制增殖(multiplication)。从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到新的子代病毒粒体合成的过程即为一个增殖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及特点,下面以+ssRNA病毒的核酸复制为例,介绍病毒复制的一般过程。
进入活细胞并脱壳:植物病毒以被动方式通过微伤(机械伤或介体造成伤口)直接进入活细胞,并释放核酸,释放核酸的过程也称为脱壳(uncoating)。
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核酸复制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中心环节,包括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产生翻译病毒蛋白质的mRNA。脱壳后的病毒核酸直接作为mRNA,利用寄主提供的核糖体、tRNA、氨基酸等物质和能量,翻译形成病毒专化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在聚合酶作用下,以正链RNA为模板,复制出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复制出一些亚基因组核酸,同时大量复制出正链RNA;亚基因组核酸翻译出3种蛋白,包括衣壳蛋白。病毒合成的正链RNA与衣壳蛋白进行装配,成为完整的子代病毒粒体。子代病毒粒体可不断增殖并通过胞间联丝进行扩散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