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师

(),主要包括网络的可靠性与生存行与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A、网络与应用平台安全B、应用服务提供安全C、信息加工和传递安全D、信息内容安全E、软件设计安全

题目

(),主要包括网络的可靠性与生存行与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 A、网络与应用平台安全
  • B、应用服务提供安全
  • C、信息加工和传递安全
  • D、信息内容安全
  • E、软件设计安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包括()和不可抵赖性。 ()A.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B.符合性、完整性、可用性C.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D.保密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正确答案:A

可参考教程《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2009年3月第1版; 17.1.1章节

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系统安全概念的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信息网络系统进行通信、处理和使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抵赖性,以及与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其中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属性。
最初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优先考虑的是可用性,随后是保密性和完整性,后来又增加了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再后来又有人提出可控性、不可否认性等等。安全属性也扩展到5个: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要实现具有这么多安全属性、并达到相互之间平衡的信息系统近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以至于后来的通用评估准则(CC,ISO/IEC 15408,GB/T 18336)和风险管理准则(BS7799,ISO/IEC 27001)都直接以安全对象所面临的风险为出发点来分别研究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系统安全,针对每一风险来采取措施,其终极安全目标是要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

第2题:

网络需求详细分析主要包括:( )分析、( )分析、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需求,以及分析网络工程造价估算。


正确答案:网络总体需求 综合布线需求
网络总体需求 综合布线需求

第3题:

下面不属于网络需求详细分析的是( )。

A)用户使用频率分析

B)网络总体需求分析

C)结构化布线需求分析

D)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


正确答案:A
(5)A) 【解析】网络需求详细分析主要包括:网络总体 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 性需求,以及分析网络工程造价估算。

第4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包括( )、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抵赖性。

A.符合性

B.可维护性

C.可靠性

D.保密性


正确答案:D

第5题:

网络需求详细分析主要包括:网络总体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需求,以及分析网络工程_________估算。


正确答案:造价

第6题:

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

A.可用性

B.保密性

C.可靠性

D.完整性

E.有效性


正确答案:ABDE

第7题:

国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包括()。

A.网络与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生存性要求

B.网络传播信息的可控性要求

C.通信内容机密性要求

D.网络传送信息的的可知性要求


正确答案:ABD

第8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包括(21)和不可抵赖性。

A.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B.符合性、完整性、可用性

C.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

D.保密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系统安全概念的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信息网络系统进行通信、处理和使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抵赖性,以及与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其中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属性。最初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优先考虑的是可用性,随后是保密性和完整性,后来又增加了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再后来又有人提出可控性、不可否认性等等。安全属性也扩展到5个: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要实现具有这么多安全属性、并达到相互之间平衡的信息系统近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务,以至于后来的通用评估准则(CC,ISO/IECl5408,GB/T18336)和风险管理准则 (BS7799,ISO/IEC27001)都直接以安全对象所面临的风险为出发点来分别研究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系统安全,针对每一风险来采取措施,其终极安全目标是要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

第9题:

试题四 论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正常运作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为其持续不断地提供有效服务,这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故障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实现预防故障、消灭故障的目标。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根据业务可靠性需求,建立可靠性模型,反复进行可靠性指标的预计与分配,选择合适方案,逐步将可靠性指标分配到系统各个层次或部件中。

请围绕“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信息系统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容错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常用技术,请列举两种常见的系统容错技术,并对每种技术进行解释。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信息系统,说明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针对何种具体的可靠性要求,使用了哪些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技术,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写作要点:一、简要描述你所参与管理和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并明确指出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开展的主要工作。二、容错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一定的硬件故障或软件错误时,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影响正确结果的一种措施,容错技术主要采用冗余方法来消除系统的故障。常见的容错技术包括:1.冗余方法冗余是指在正常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数量的资源,包括信息、时间、硬件和软件。冗余是容错技术的基础,通过冗余资源的加入,可以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主要的冗余技术有结构冗余(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信息冗余、时间冗余和冗余附加4种。(l)结构冗余。结构冗余是常用的冗余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以分为静态冗余、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三种。静态冗余又称为屏蔽冗余或被动冗余,通过表决和比较来屏蔽系统中出现的错误。动态冗余又称为主动冗余,通过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及故障恢复等手段来达到容错的目的。混合冗余将静态冗余和动态冗余结合起来,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信息冗余。信息冗余是在实现正常功能所需要的信息外,再添加一些信息,以保证运行结果正确性的方法,通常采用编码和译码技术来提高信息冗佘的效率。(3)时间冗余。时间冗余是以时间(即降低系统运行速度)为代价以减少硬件冗余和信息冗余的开销来达到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实现时间冗余的方法很多,其主要思想是对相同的计算任务重复执行多次,然后通过比较计算结果确定是否存在故障。(4)冗余附加。冗余附加是指为实现上述冗余技术所需的资源和技术,包括程序、指令、数据,以及存放和调用它们的空间等。2.软件容错技术软件容错的基本思想是从硬件容错中引申而来,利用软件设计的冗余和多样化来达到屏蔽信息错误的影响,提高系统可用性的目的。软件容错的主要方法是提供足够的冗余信息和算法程序,使系统在实际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程序设计错误,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常见的软件容错技术有N版本程序设计、恢复块方法和防卫式程序设计等。(1)N版本程序设计。N版本程序设计是一种静态的故障屏蔽技术,主要设计思想是用N个具有相同功能的程序同时执行一项计算,结果通过多数表决来选择。其中N个版本的程序必须由不同的人(小组)独立设计,使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设计语言、不同的开发环境来实现,目的是减少N个版本的程序在表决点上相关错误的概率。(2)恢复缺方法。恢复块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故障屏蔽技术,提供具有相同功能的主块和几个后备块,一个块就是一个执行完成的程序段,主块首先投入运行,结束后进行验证测试,如果没有通过验证测试,系统经现场恢复后由后备块l运行,后备块1运行结束后也进行验证测试,如果没有通过验证测试,则由后备块2运行,重复这一过程,直到耗尽所有的后备块,或者某个程序故障行为超出预料,从而导致不可恢复的结果。(3)防卫式程序设计。防卫式程序设计不采用任何传统的容错技术,基本思想是通过在程序中包含错误检查代码和错误恢复代码,使得一旦发生错误,程序就能撤销错误状态,恢复到一个己知的正确状态中。其实现策略包括错误检测、破坏估计和错误恢复三个方面。3.双机窖错技术双机容错技术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容错应用方案,通常由两台服务器和一个外接共享磁盘阵列及相应的双机软件组成,其中共享磁盘阵列是个可选的部件,可以在两台服务器中分别采取RA.ID卡来取代。在双机容错系统中,两台服务器一般区分主系统和从系统(备用系统),两台服务器互为主从关系。每台服务器都有自己的系统盘,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每台服务器至少安装两块网卡,一块连接到网络上,对外提供服务,另一块与另一台服务器相连,用以侦测对方的工作状况,井通过“心跳”方法保证主系统与备用系统的联系。向时,每台服务器都连接在共享磁盘阵列上,用户数据存放在共享磁盘阵列中,当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主动替代工作,保证网络服务不间断。双机容错系统有双机热备、双机互备和双机双工三种工作模式。4.集群技术集群技术就是将多台计算机组织起来进行协同工作,是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技术。在集群系统中,每台计算机均承担部分计算任务和容错任务,当其中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系统使用集群软件将这台计算机从系统中隔离出去,通过各计算机之间的负载转嫁机制完成新的负载分担,同时向系统管理人员发出警报。集群系统通过功能整合和故障过渡,实现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一般将集群系统分为高性能计算集群、负载均衡集群和高可用集群。三、考生需要以实际开发项目为背景,首先说明系统对可靠性有哪些具体的指标要求,针对每种要求,对应采用了哪些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详细描述各种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对使用效果进行描述。

第10题:

信息系统安全属性是( )

A.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
B.可用性鲁棒性可靠性
C.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
D.可用性可靠性保密性

答案:A
解析:
信息安全属性为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