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储运调合操作工

带压汽车槽车的装卸系统包括装卸接头、阀门箱、()和装卸胶管。A、空气压缩机B、真空系统C、紧急切断阀D、装卸阀门

题目

带压汽车槽车的装卸系统包括装卸接头、阀门箱、()和装卸胶管。

  • A、空气压缩机
  • B、真空系统
  • C、紧急切断阀
  • D、装卸阀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日上午气温35℃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无相应资质的运输公司车辆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8时30分,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后汽车途经30多分钟的行程后返回,立即装卸第二车。由于槽车内聚集了大量的甲苯蒸汽,槽车内压力急剧增大,在未对槽车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司机将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将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使其自流卸车,便爬下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消防车赶到后扑灭大火。火车槽车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请分析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

A.某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不严,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B.安全员离开卸油现场,对操作工的违规操作没有及时制止

C.运输车辆不具备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

D.天气太热导致甲苯自燃

E.运送货物甲苯中混入了其他易燃易爆杂质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事故经过7月22日上午,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套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公司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车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
?2.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3.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2)间接原因是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引发爆炸事故。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及高温天气装卸作业的有关要求。
?2.根据以上事故,试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根据以上事故场景,试说明静电防护措施及静电接地要求。
?4.根据以上案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答案:
解析:
?1.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要求:(1)危险化学品的装卸场地在物品装卸前后都要清洗或打扫,扫出的垃圾和残渣放入专用容器内,以便统一安全管理。(2)危险化学品的装卸,必须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摩擦和倾斜,不得损坏包装容器,包装外标志要保持完好。(3)严禁碰摔、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4)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防护用品。(5)修补、换装、清扫、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高温天气装卸作业要求:(1)高温天气装卸作业应注意遮盖物料。防止装卸物被暴晒挥发。导致易燃液体浓度升高。(2)高温天气装卸作业应提高防止静电的等级。(3)高温天气装卸作业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高温作业发生中暑等危险。 ?2.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间接原因是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引发爆炸事故。
?3.静电防护措施及静电接地要求:静电防护除降低速度、压力、减少摩擦及接触频率,选用适当材料及形状,增大电导率等抑制措施外,还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接地。②搭接(或跨接)。③屏蔽。④对几乎不能泄漏静电的绝缘体用抗静电剂以增大电导率,使静电易于泄漏。⑤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提高环境湿度,抑制静电的产生。⑥使用静电消除器,进行静电中和。⑦工人穿戴防静电服装,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等。静电接地要求:(1)采用导电材料。电阻率小于105Ω?m的材料一般不会积聚静电。(2)减少摩擦阻力,如采用大曲率半径管道限制产生静电液体在管道中的流速,防止飞溅、冲击等。(3)增加环境湿度可增加静电沿绝缘体表面的泄漏量。
?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安全资格培训的学时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学时不得少于16学时。(2)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等应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3题:

汽车槽车在装卸之前,应与贮存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应先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然后拆除跨接接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装卸用管和快速装卸接头的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装卸系统工作压力的()倍。

A2

B3

C4

D5


A

第5题:

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库与汽车槽车装卸台(柱)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m。

A.5
B.4
C.8
D.6

答案:D
解析:

第6题:

石油产品的装卸设施包括( )设施。

A.机场装卸

B.铁路装卸

C.码头装卸

D.汽车装卸

E.管道装卸


正确答案:BCD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第7题: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正在执行甲苯装卸任务的汽车槽车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将整辆汽车槽车包括车上约1.3t的甲苯全部烧毁,造成2人死亡。
1.事故经过
7月22日上午,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 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套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人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公司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人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 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车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
2.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3.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是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引发爆炸事故。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问题1]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及高温天气装卸作业的有关要求。
[问题2]
根据以上事故,试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问题3]
根据以上事故场景,试说明静电防护措施及静电接地要求。
[问题4]
根据以上案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答案:
解析:
[问题1]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要求:
(l)危险化学品的装卸场地在物品装卸前后都要清洗或打扫,扫出的垃圾和残渣放人专用容器内,以便统一安全管理。(2)危险化学品的装卸,必须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摩擦和倾斜,不得损坏包装容器,包装外标志要保持完好。(3)严禁碰摔、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4)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防护用品。(5)修补、换装、清扫、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
高温天气装卸作业要求:
(l)高温天气装卸作业应注意遮盖物料,防止装卸物被暴晒挥发,导致易燃液体浓度升高。(2)高温天气装卸作业应提高防止静电的等级。(3)高温天气装卸作业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高温作业发生中暑等危险。
[问题2]
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间接原因是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引发爆炸事故。
[问题3]
静电防护措施及静电接地要求:
静电防护除降低速度、压力、减少摩擦及接触频率,选用适当材料及形状,增大电导率等抑制措施外,还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接地。②搭接(或跨接)。③屏蔽。④对几乎不能泄漏静电的绝缘体用抗静电剂以增大电导率,使静电易于泄漏。⑤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提高环境湿度,抑制静电的产生。⑥使用静电消除器,进行静电中和。⑦工人穿戴防静电服装,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等。
静电接地要求:
(l)采用导电材料。电阻率小于105n·m的材料一般不会积聚静电。(2)减少摩擦阻力,如采用大曲率半径管道,限制产生静电液体在管道中的流速,防止飞溅、冲击等。(3)增加环境湿度可增加静电沿绝缘体表面的泄漏量。
[问题4]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l)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安全资格培训的学时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学时不得少于16学时。
(2)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等应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8题:

油船常用的装卸油设施包括()或输油臂。

A.泵房

B.输油导管即胶管

C.装卸油架

D.输油台


参考答案:B

第9题:

装卸槽车作业完毕后,应安全处理连接胶管中的余液、余气后,才能卸下胶管和接地线。

A

B



第10题:

可燃气体检测器宜布置在汽车槽车装卸口的上风侧。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