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

高铁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应满足()。A、隧底工程完成后一般围岩1个月B、隧底工程完成后软弱围岩2个月C、观测周期为1次/周D、观测周期为2次/周

题目

高铁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应满足()。

  • A、隧底工程完成后一般围岩1个月
  • B、隧底工程完成后软弱围岩2个月
  • C、观测周期为1次/周
  • D、观测周期为2次/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应以( )沉降为主。

A.拱顶
B.边墙
C.仰拱
D.地面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8-11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应以仰拱(底板)沉降为主。

第2题:

不属于变形观测的是()。

  • A、隧道拱顶沉降观测
  • B、隧道围岩收敛观测
  • C、软基沉降观测
  • D、水准测量

正确答案:D

第3题:

根据《土建设施检修策略》,设备基础沉降异常时应缩短沉降观测周期,必要时加固基础。


答案:A
解析:

第4题:

高铁桥涵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时,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 A、10%
  • B、15%
  • C、20%
  • D、30%

正确答案:C

第5题:

软土地基处理、高边坡、滑坡处治、桥梁、隧道等施工过程的沉降、位移、变形观测资料应如何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正确答案: 软土地基处理、高边坡、滑坡处治、桥梁、隧道等施工过程的沉降、位移、变形观测资料,是工程质量保证资料中的质量控制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交 (竣)工时的必查资料,因此,软土地基处理、高边坡、滑坡处治、桥梁、隧道等施工过程的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点的设立、观测设备的埋设、施工过程的测量观 测,都必须有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原始记录和质量检验报告单,及定期编制的变化关系曲线、数据分析图表、具体的物性参数、处理意见资料。各工程的具体测量观 测点的设立,测量观测的项目、周期和方法按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应填写的表格,没有规定时,可按有关规定的具体项目自行设计,报总监办批准。
测量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类,独立成册。需要在交(竣)工后继续测量观测的,还应将测量观测成果及观测点和有关设备,另外整理列表移交给工程的接收单位。

第6题:

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点应埋在()上。


正确答案:基础底板

第7题:

建筑基础挠度观测不可与建筑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地基基础沉降速度加快应采取的策略是重新制定监测方案,缩短沉降观测周期。


答案:A
解析:

第9题:

变形观测只有基础沉降与倾斜观测。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高铁涵洞变形观测由涵洞自身及()沉降观测两部分组成

  • A、涵顶填土
  • B、涵顶
  • C、涵底
  • D、涵底填土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