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

关于校样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有()。A、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B、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C、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D、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E、通读过程中,有时需查核原稿

题目

关于校样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
  • B、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
  • C、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
  • D、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
  • E、通读过程中,有时需查核原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B.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C.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D.对片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E.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答案:A,C,E
解析:
B项,二校一般与初校使用同一份校样(即初校样)。这种流程安排称为“初、二连校”。有时,由于排版质量不高而导致校改动较大,在初校之后的初校样上继续进行二校已难以保证校对质量,可在初校后即改版并输出二校样进行二校。D项,对片工作可由校对人员承担,也可由出版部门的技术编辑承担。

第2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初校、二校、三校、通读需要依次进行
B.誊样可以穿插在初校、二校或三校完成之后进行
C.通读是对照原稿通篇审读校样,在三校后进行
D.核红又称“过红”,在对每份新校样完成校对后进行
E.文字技术整理在校样校对完毕后进行

答案:A,B,E
解析:
C项,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输出的三校样。D项,核红又称“核对”,是指检查、核对前次(或前几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漏改或错改之处的工作。誊样又称“过红”或“并样”,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

第3题:

关于“三校一读”制度,说法正确的有( )。

A.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由责任校对、作者和责任编辑各校对一次

B.任何书刊的校对都不能少于三个校次,重点图书还应适当增加校次

C.三个校次都必须采用折校方式进行校对

D.终校后应至少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E.如编辑或作者已经通读校样,责任校对可不再通读


【答案】BD
【解析】A项,为了让作者和编辑进一步把关,除校对人员使用的一份校样外,一般还有完全相同的一份或两份校样交由编辑、作者审读。在结束某次校样的校对之前,将编辑、作者审改的校样(副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到校对人员看的校样(正样)上。C项以偏概全,校对的基本方法包括:①对校法。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②本校法。③他校法。④理校法。对校法主要用于校异同,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主要用于校是非。E项,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随意减少校次就会导致不良后果;而对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则还应相应增加校次。出版单位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中级或高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第4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说法正确的有()等。

  • 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 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 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 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 E、通读对保证书刊的编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A,C,D,E

第5题:

关于校样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
B.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
C.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
D.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
E.通读过程中,有时需要查核原稿

答案:A,B,E
解析:
C项,初校又称“一校”,是对排版单位初次送出版单位的校样进行第一次校对。校对者必须依据原稿核对校样。D项,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由编辑核对后决定。

第6题:

关于对校法具体操作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或者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原稿
B.折校是最为常用的对校法
C.通读付印样时,必须用折校法,不能用点校法
D.折校时既可折原稿,也可折校样

答案:C
解析:
对校法是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与原稿完全相符,版式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校对方法。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以折校和点校应用最广泛。折校一般是把原稿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校样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原稿上面,并把校样上的字句对准原稿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比对。点校在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选用,而对校样进行核红时也要变通采用点校方式。

第7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说法正确的有( )等。

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E.通读对保证书刊的编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A,C,D,E
解析: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兼顾校异同。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输出的三校样。通读发现疑问时,应根据需要仔细核对原稿。

第8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等。

A.初校、二校可以使用同一份校样
B.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
C.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
D.校对二校样时,首先要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
E.誊样在校样退改前进行

答案:A,D,E
解析:
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达到本工序规定的质量标准,同时兼顾校是非。一般而言,初校、二校使用同一份校样,所以二校者在校对过程中除了履行校异同、校是非职责之外,还要检查初校者的校改之处是否正确。三校者面对的校样一般是由初校样改版后新输出的二校样。这时,三校者应先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然后依据原稿对二校样进行校对。誊样又称“过红”或“并样”,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为了让作者和编辑进一步把关,除校对人员使用的一份校样外,一般还有相同的一份或两份校样交编辑、作者审读。在该校次即将结束前,一般是把副样(作者和编辑看的校样)上所作的改动誊抄到正样(校对者看的校样)上。

第9题:

关于对校法具体操作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或者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原稿
  • B、折校是最为常用的对校法
  • C、通读付印样时,必须用折校法,不能用点校法
  • D、折校时既可折原稿,也可折校样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 B、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 C、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 D、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