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工考试

一定的冶炼条件下,调整喷煤量并没有改变风口面积和直径,故送风制度没有改变。

题目

一定的冶炼条件下,调整喷煤量并没有改变风口面积和直径,故送风制度没有改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空调房间气流组织采用侧送风,风口当量直径为0.2m,单股送风射流所管辖的房间面积为4㎡,则送风口的允许最大出口风速为( )m/s。

A.1.9
B.2.5
C.4.8
D.3.6

答案:D
解析:

第2题:

送风制度是高炉操作的核心。它主要包括()。

  • A、风量:高炉风量愈大,则燃烧愈快,冶炼愈快,在焦比不变时,风量的增加与产量的提高成正比例关系。
  • B、风温:它是供应高炉热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风”的主要质量指标,提高风温能降低焦比。
  • C、喷吹煤粉:向高炉鼓风中喷吹煤粉,是降低焦比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对高炉冶炼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 D、风口直径及长度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喷吹燃料(燃油或煤粉)从高炉风口喷入到炉缸内。

A.喷吹

B.富氧

C.送风


正确答案:A

第4题:

你如何理解高炉经济喷煤的概念,如何确定不同冶炼条件下的经济喷煤比?


正确答案: 1)高炉经济喷煤的概念,高炉喷煤的目的主要是用价格相对较低的煤粉代替价格相对较高的焦炭,降低高炉冶炼的成本,高炉经济喷煤的概念是在较低总燃料比条件下,获得相对较高的煤比和高置换比,实现燃料成本最低化,而不是高煤比、高燃料比、低置换比。喷煤高炉的焦炭和煤粉的吨铁总成本加上其他为确保正常喷煤而增加的吨铁附加成本最低时的喷煤比,称为最优经济喷煤比。
高炉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一定范围内随着喷煤比的提高,煤焦置换比会逐渐降低(煤比较低时置换比变化不明显),当喷煤代替的焦炭成本等于喷吹煤粉成本时(经济置换比最小值×经济喷煤比最大值×焦炭单位成本价格=经济喷煤比最大值×喷吹煤粉单位成本价格+其他为确保正常喷煤而增加的吨铁附加成本),该状态下的喷煤比称为经济喷煤比最大值,超过该喷煤比最大值时,喷煤的成本超过焦炭成本,总燃料成本将升高,这时的煤焦置换比称为经济置换比最小值。因此,高炉喷煤比并不是越大越好,在煤焦置换比降低到经济置换比最小值以下时,过高的喷煤比不仅起不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反而引起总燃料成本升高,并有可能造成高炉炉况顺行变差和其他综合成本的上升。
2)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经济喷煤比的确定
2.1对应不同的冶炼条件,某一特定高炉经济喷煤比的数值是不同的,冶炼条件相对较好时,经济喷煤比数值一般相对较高,反之,经济喷煤比数值较低。
2.2确定特定高炉不同冶炼条件下的经济喷煤比,主要是比较喷煤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平衡合理,具体工作包括:统计和计算其煤焦置换比,并比较不同冶炼条件下的总燃料吨铁成本及其他为确保正常喷煤而增加的附加成本,如提高风温、增加富氧、改善原燃料条件等附加的吨铁成本升高值,当冶炼吨铁的燃料总成本+为确保正常喷煤而增加的附加成本达到最低值时,该状态下的喷煤比即为经济喷煤比。
2.3高炉炼铁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确保增加喷煤比后高炉仍然稳定顺行并获得较高的煤焦置换比,如改进热风炉操作获得较高的风温,尽量筛除炉料的粉末,确保料柱透气性,科学合理地确定高炉冶炼操作制度,并根据条件变化及时调整炉况,确保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和相对较高的煤气利用率,组织好炉前的渣铁排放,使高炉的物料投入和排放平衡等。

第5题:

()选择风口面积的主要依据。

  • A、送风制度
  • B、鼓风动能
  • C、煤气流分布
  • D、理论燃烧温度

正确答案:B

第6题:

高炉喷煤的效果何在?喷吹煤粉对高炉冶炼的影响如何?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主要目的:代替部分资源贫乏、价格昂贵的冶金焦炭。
(1)对风口燃烧带的影响。
A.风口前燃烧的热值降低。
原因:
1)煤粉在燃烧前的脱气和结焦要消耗热量;
2)具有部分的未燃煤粉。
B.燃烧带扩大。
原因:
1)炉缸的煤气量增加;
2)部分煤粉在直吹管和风口内燃烧,形成高温(高于鼓风温度),从而促进中心气流发张,鼓风动能增加。
C.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下降。
原因:
1)煤粉是冷态的;
2)煤粉分解需要消耗热量。
(2)对高炉温度场的影响。
A.炉内温度场变化。
原因:
1)高温区上移,炉身各炉顶略有上升;
2)炉缸边缘温度下降,理论燃烧温度降低所致;
3)炉缸中心温度升高,因为煤气量、煤气含氢、鼓风动能增加,煤气穿透力增强所致。
B.存在热滞后现象。
原因:
1)喷入煤粉分解需要吸热,致使炉缸温度暂时下降;
2)被还原性强的气体作用后的炉料,下降到炉缸,由于这部分炉料直接还原耗热少,炉缸温度回升;
3)“热滞后”时间约为3-4小时。
(3)对还原的影响。喷吹后,间接还原发展,直接还原度下降。
原因:
1)还原组分(CO+H2)浓度增加,煤气量增加;
2)碳的熔损反应减少:a.炉下部温度降低,b.焦比降低,焦与气反应表面积下降;3)焦比下降,单位生铁的炉料容积减小,矿石在炉内停留时间变长。
(4)对煤气分布的影响。喷出后,煤气量增加。原因;1)焦比减少,透气性变差;2)煤气量增加,流速增大。
(5)对顺行的影响。
A.不利的一面:煤气阻力损失ΔP↑。
原因:
1)煤气量↑→煤气流速增大;
2)焦炭量↓→料柱透气性↓。
B.有利的一面:焦炭负荷加重→W有效↑⇒焦比↓→焦炭量↓所致。
(6)对铁水质量的影响。喷吹后,焦比降低,只要喷吹物含S量低于焦炭,铁水硫含量↓,质量普遍提高。

第7题:

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选择适宜的风口面积和长度,是确定下部合理送风制度的中心环节。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实现均匀送风的措施,正确的做法是( )。

A.可在孔口上设置不同的阻体,使孔口具有不同阻力(即改变流量系数μ)
B.改变送风管断面积,使两风口间的动压降等于两风口间阻力,风口上静压保持不变
C.
D.

答案:A,B,C
解析:

第9题:

高炉风口前燃烧是在()一定,且有大量过剩炭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 A、容积
  • B、空气量
  • C、风温
  • D、喷煤量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送风制度的合理性主要是解决好()。

  • A、提高冶炼强度与焦比的关系
  • B、提高冶炼强度与顺行的关系
  • C、煤气流的分布
  • D、提高冶炼强度与喷吹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