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题目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地震可能有不同地震震级
B.一次地震可能有不同地震烈度
C.一次地震的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相同
D.我国地震烈度划分与其他国家均相同

答案:B
解析:
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把尺子:震级和烈度。震级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烈度是指地震在不同地点造成破坏的程度,分为12级,用罗马数字表示(Ⅰ~Ⅻ)。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一般讲,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就越大,烈度也越高。

第2题: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


正确答案:
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简称烈度。
一次地震仅一个震级,烈度随着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第3题:

什么是超声波?它与一般声波有什么不同?


本题答案:超声是声波的一种。但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

第4题:

简述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


正确答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第5题:

地震烈度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的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受唐山地震影响,天津市区烈度为Ⅷ度,北京市多数地区烈度为Ⅵ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第6题: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释放能量级别的对数表示。它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幅度计算得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采用的是里氏震级标准,这也是国际通用的震级标准。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震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智利的8.9级地震。
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即地震时地表宏观物体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距离、震源深度和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烈度分为十二度。一次地震发生之后,距震中区距离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破坏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震中区烈度最高,破坏最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低,破坏程度也越小。
同一震级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和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损失往往是大不一样的。一般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以及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造成的损失或破坏较小一些;而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或者震源较浅的地震,造成的损失或对地面的破坏要相对大得多。

第7题: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


正确答案: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第8题:

什么是社会病,它与社会问题.越轨行为有什么不同?


答案:
解析:
“社会病”是指“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在社会学领域中,与“社会病”相关的术语有两个,一个是“社会问题(socialproblem)”,另一个是“越轨行为(deviantbehavior)”。社会问题是从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外延很广,涉及到所有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来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构成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调而导致的人口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贫穷问题、民族和种族问题、社会文化冲突问题等;也有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的社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老年人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残疾人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还有制度和体制失调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物价问题、教育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越轨行为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问题,其外延则要小得多。一般地说,凡是违背群体标准或期望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越轨行为,如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犯罪行为等。所有的越轨行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很多的社会问题都与人们的越轨行为有关。

第9题: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地震烈度是什么?其与基本烈度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震级(M)是指一次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大小,震级大小可用地震仪测出。烈度(I)是指地震发生后,地面及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传播介质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震中距越近,地震的烈度就越高。
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地震烈度是:基本烈度、场地烈度、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是判断一个地区地震可能存在的最大烈度,是后面几个烈度的基础,是分析和判读场地烈度和设防烈度的条件之一。

第10题:

什么是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正确答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有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
设防烈度是指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