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实施注浆改造的工作面,工程结束后要再次利用物探手段探测工作面()含水层的富水性,与改造前的物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可靠区域重新进行注浆改造并打孔检验。A、老空区B、顶板C、底板D、煤壁

题目

实施注浆改造的工作面,工程结束后要再次利用物探手段探测工作面()含水层的富水性,与改造前的物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可靠区域重新进行注浆改造并打孔检验。

  • A、老空区
  • B、顶板
  • C、底板
  • D、煤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立井基岩段施工时,对含水层数少或含水层数分散的地段,应当在工作面进行(),并短探、短注、短掘。

A、超前钻探

B、超前物探

C、预注浆

D、先探后掘


答案:C

第2题:

预计涌水量小于40m3/h的新建矿井井筒施工,合理的防治水方法有( )。

A.工作面预注浆+吊泵排水
B.工作面预注浆+吊桶排水
C.井筒泄水法
D.工作面预注浆+卧泵排水
E.冻结法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综合防治水的方法。一般在预测井筒涌水量超过10m3/h时就要采取工作面注浆措施。井筒工作面涌水量不超过8m3/h时,采用吊桶排水较为合适。利用吊泵排水,井筒工作面涌水量以不超过40m3/h为宜。卧泵排水的优点是不占用井筒空间,卧泵故障率低,易于维护,可靠性好,流量大扬程大,适应性更广。综合上述分析选项ABD的治水方法合理。

第3题:

已结束的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均应进行采后总结,工作面结束后()个月内提出,采区结束后三月内提出。

A、1

B、3

C、2


答案:A

第4题:

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提出该工作面采后总结。


正确答案:1个月

第5题:

通常立井井筒基岩段含水层的处理方法包括()。

A.地面预注浆
B.工作面预注浆
C.壁后注浆
D.利用泄水管泄水
E.布置吊泵排水

答案:A,B
解析:

第6题:

煤层底板存在高承压岩溶含水层,且富水性强或者极强,采用地面区域治理方法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A.区域治理工程结束后,采煤工作面突水系数不得大于0.1MPa/m

B.区域治理工程结束后,采煤工作面突水系数不得大于0.15MPa/m

C.区域治理工程结束后,采煤工作面突水系数不得大于0.06MPa/m

D.区域治理工程结束后,采煤工作面突水系数不得大于0.07MPa/m


答案:A

第7题:

立井井筒基岩段掘砌前工作面防治水方案可以采用()。


A.地面预注浆堵水

B.工作面预注浆堵水

C.壁后注浆封水

D.卧泵排水

E.吊桶排水

答案:A,B,D,E
解析:
此题主要考核立井井筒施工防治水方法及应用。立井井筒基岩掘砌施工中,如果地质资料显示有含水层,可以采用地面预注浆进行堵水;对于含水层数量少,涌水量不大的情况,也可采用工作面预注浆堵水;当涌水量小于10m3/h时,可采用卧泵排水;小于5m3/h时,可利用吊桶进行排水。而壁后注浆堵水是在井筒掘砌施工完成后,由于井壁漏水而采取的堵水措施。因此,答案应选ABDE。

第8题:

已结束的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均应进行采后总结工作面结束后一个月内提出,采区结束后()月内提出。

A、2

B、1

C、3


答案:C

第9题:

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应在()天内按要求提出该工作面采后总结,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妥善保存。

  • A、15
  • B、20
  • C、30
  • D、60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井下探放水、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疏水降压、工作面底板改造及超前预注浆、注浆堵水、强排水等都是井下常用的防治水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